参加新闻夏令营的北京四所高校40名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生,今天下午在细雨中来到清凉山,参观延安新闻纪念馆,“寻根祭祖”,重温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创立历程。
延安清凉山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建在山脚下的延安新闻纪念馆用大量珍贵的照片、图表、实物记录了当年新闻工作者为创立和发展党的新闻事业而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纪念馆第一部分介绍了新华通讯社的创办和发展历程。新华社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于1937年更名新华社。第二部分介绍了解放日报和人民日报的诞生,第三部分介绍了中央出版局的成立,第四部分介绍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成立。
展厅中的一组蜡像展示了当时新闻工作者用手摇发电机发报的过程。由于发报时要不间断地用手摇发电,工作人员大腿被潮湿窑洞里的蝎子蜇了以后仍需忍着剧痛坚持完成发报。
纪念馆建筑后面的山坡上保留了大量的窑洞,它们是《解放日报》和新华广播电台等媒体的编辑部及部分当时新闻工作者住处的旧址。
人民大学的刘晓媛同学说,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靠着信念支撑下来,“这让我非常感动。它将鼓励我们在以后的新闻实践当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一道参观的还有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子。
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孙兆华说,组织这次活动是为了让未来的新闻工作者们接受党的新闻工作传统教育,也是国情教育。延安时期是党的纲领路线形成的时期,来这里接受教育非常有意义。她说,学生们“就像未来的记者一样”,“自己采访,非常认真,自己去找采访对象,拍照片啊,问导游……已经进入角色了,我觉得还是挺感动的。”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是新闻战线开展的一项旨在深化新闻工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理解的基层体验教育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