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一九二一年十一月,由美国政府发起,美、英、法、意、日、葡、比、荷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开会。这是一个美国与日本争夺远东霸权的会议。次年二月六日,根据美国提出的在华“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和“中国门户开放”的侵略原则,缔结了九国公约。九国公约的作用,是以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控制中国来代替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由于美国的经济实力超过其他国家,这个公约实际上为美帝国主义用“机会均等”的名义压倒对手,进而独占中国准备了条件。
〔4〕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驻在中国东北境内的所谓“关东军”进攻沈阳,中国人民习惯上称日本这次侵略行动为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驻沈阳及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执行蒋介石的不准抵抗的命令,使日军得以迅速地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5〕 东北四省指当时中国东北部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热河省于一九五五年撤销,原辖区分别划归河北、辽宁两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先占领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一九三三年又侵占热河省。
〔6〕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日本帝国主义嗾使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滦榆、蓟密两区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傀儡政权,名为“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一个月后改称“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使当时河北省东部二十二个县脱离了中国政府的管辖。这就是冀东事变。
〔7〕 外交谈判指当时国民党政府与日本政府所进行的关于所谓“广田三原则”的谈判。“广田三原则”是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对中国驻日大使提出的所谓“对华三原则”,其内容是:一、中国取缔一切抗日运动,放弃依赖英美的政策;二、中国承认伪“满洲国”,树立中日“满”经济合作;三、中日共同防共。十一月至十二月间,中日双方就“广田三原则”多次进行谈判。一九三六年一月,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发表声明,说“国民政府既非全部承认三原则,亦非全然不承认”。
〔8〕 一九三五年,全国人民的反日爱国运动开始新的高涨。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首先在十二月九日举行大规模的爱国示威游行,提出“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运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游行的学生遭到了国民党政府的镇压。第二天,北平各校学生宣布总罢课。十六日,学生和市民一万余人,再度举行示威游行。全国人民纷纷响应,开始了中国人民抗日运动的新高潮。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全国各阶级的关系由此很明显地表现出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一切爱国人们的公开拥护。
〔9〕 毛泽东做这个报告的时候,蒋介石继续实行对日妥协、对内屠杀和镇压的反动政策,如出卖华北主权,镇压人民的抗日运动,围攻要求抗日的红军等等。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尽量揭穿蒋介石这个卖国贼的真面目;也因此,党在这时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没有包括蒋介石在内。但是毛泽东在这个报告中,已经说到了日本和英美帝国主义的矛盾可能引起中国地主买办阶级营垒中的分化,党应当利用这种矛盾,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来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紧,英美同日本的矛盾更加表面化,中国共产党认为和英美帝国主义利益密切联系的蒋介石集团可能改变对日本的态度,因而采取逼迫蒋介石转向抗日的政策。一九三六年五月,红军由山西回师陕北,即直接向南京国民党政府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八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又致国民党中央一封信,要求组织两党共同抗日的统一战线,并派遣代表进行谈判。但蒋介石仍然拒绝共产党的主张。直到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蒋介石在西安被国民党内主张联共抗日的军人所扣留的时候,他才被迫接受共产党关于停止内战准备抗日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