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6日上午,在毛泽东主席诞辰114周年之际,“毛主席视察山东省农科院纪念地”在济南落成。
毛泽东主席先后于1958年8月9日和1959年9月21日两次亲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视察。1977年12月,纪念地被列为山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标志。为传承历史、铭记关怀,山东省农科院决定修建纪念地,重立标志碑,塑毛主席铜像。
纪念地位于山东省农科院科研发展核心区南区。占地面积14933平方米,工程总投资300余万元。纪念地辟建的院史陈列馆原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院部办公场所,是山东省农科院现存最早的建筑之一,也是毛主席两次莅临视察的历史见证。
毛主席视察省农科院塑像,由五人组成,圆雕工艺,黄铜质地,青铜着色。毛主席塑像高4.5米,形体伟岸,神态亲切,重现了毛主席第二次视察省农科院棉花试验田时的情境,展示了一代伟人心系民生的博大胸怀和深入基层的生动场景。
相关链接:
在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和激励下,经过几代农科院人的不懈努力,山东省农科院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自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来,全院共取得各级各类科技成果1210项,其中有516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高产稳产棉花品种“鲁棉1号”,改写了黄淮海流域棉花生产的历史,为广大棉区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近年来,山东省农科院进一步调整科研方向,加强产学研合作,突出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在优质小麦、高产玉米、转基因抗虫棉、出口花生、果树基因工程、畜禽育种、设施栽培、生物质能源、农业信息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形成了明显优势,成为全省农业科研创新的主力军和黄淮海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力量。
最近,农业部公布了“十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结果,在全国1077个参评单位中,山东省农科院有8个研究所进入全国百强,与广东省、江苏省农科院并列全国第一位,全院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省级农科院前列。
进入“十一五”以来,山东省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新增国家优质专用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农业部小麦和玉米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黄淮海)、山东省花生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或省级创新平台;挂牌成立了中国农业科技黄淮海创新中心和五个分中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
在即将过去的2007年,该院主持完成的“转BtCry1A基因系列抗虫棉和抗虫棉生产技术体系”“专用花生新品种创制技术研究与应用”两项成果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的“鲁禽1号、3号麻鸡配套系”和“济麦20”被评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山东省农科院形成了覆盖全省的科技推广服务网络,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年创社会经济效益近5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