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万源文化首先应该是研究万源人,研究万源人对于当今万源跨越式发展之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万源精神是什么?是虎踞巴山、联动秦岭的万山林立,是清泉小溪、归宗长江的源头细流,是“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传承,我们应该从更为广泛的历史空间和现实范围来探寻万源精神内核。
从源头考量万源文化,当追溯秦汉之前直至巴人文化,恰恰是这一点目前我市尚处于空白状态。相应的研究应从研究民俗、查阅古籍和考古挖掘三方面展开。为适应当前市委、市政府的“四五五”跨越式发展战略,我们尚有从历史根源挖掘更多更广文化潜力的无限空间和机会。如已经提出的川东民俗文化研究,应当着眼于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特色产品开发,由专业的开发队伍,汇聚政府和民间的合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万源风土民情原生态景观。再如依据《山海经》里有关于秦王铸铁人破蜀的传说,把这一中国特色的特洛伊木马计,适用于花萼山的旅游开发,特别是把神奇秀丽的观音峡打造成为中原文化进入巴蜀的源头通道之一。
研究我市的传统墓葬文化,既可以为研究万源的历史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为进一步开拓发展思路,打开招商引资、发展旅游的新途径,也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我一直坚信,在我们这沉默的群山之中,一定沉淀了令人心驰神往的秘密;在万源的土地上,一定有与宣汉罗家坝遗址类似的古巴人文化,揭开这些历史的真相,对于实现我市发展战略目标,促进万源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从宏观上来讲,现在的万源人大多应是移民后代,这一点与当今万源人的心理和气质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在历史变迁过程中,万源的每一次外来居民涌入,都与中国历史上的大事有关。特殊的地域决定了万源在“乱世”之中的“世外桃源”的特征,成为历史上躲避战乱的理想去处。三国两晋时期是万源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移民高潮。可以肯定的是,徐庶如果隐居花萼,作为荆楚豪门的子弟,他不会孤身一人到来。影响和规模最大的一次是清朝康乾时期,民间称作“湖广填川”。明末农民战争造成了四川人口锐减,我市民间留传了诸多“八大王剿四川”的故事;方言俗语中至今仍保留了一些两湖地区的痕迹;最近的一次移民潮发生在清末民初。二十世纪前期,由于中原地区的战乱,大量人口进入相对平静的万源,被当地人称做“客户子”。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柳黄乡张建成墓建于这一时期,其匠师曹映德及主要工匠来自湖北,墓碑题字为清朝最后一任四川总督瑞徵。今天的我们想象当初的先人:挈妇将雏、跋山涉水,在凄惶中寻找着希望、在饥寒中憧憬着安宁,从危机重重的战乱灾荒中一路逃出、步入万源的群山;他们疲惫的双眼里出现的这宁静的山野激发出了生命的勇气和信心,结庐开荒、耕耘播种,一茬又一茬生命生生不息地扎根于这莽莽群山。
万源的特殊地域环境决定着她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处于相对的“与世隔绝”状态。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万源人在潜意识里有着血性气质和抗争的精神,他们是赞同和倾羡“胆子大”的“背二哥”的,一旦给予了他们时机和勇气,必将迸发出令世人震惊的力量。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万源人张必禄率川军勇御强寇,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重大胜利。张必禄官至四川提督,据说他班师回川在家乡修塔以志功,是为今天的天马山石塔。
红军入川时的万源是典型的封建宗法社会,呈现着一种寂静与混乱、坚硬与脆弱交织的畸形状态。李家骏领导的固军坝起义以全新的方式冲击了万源的封建壁垒――此前曾经爆发过花萼山项氏兄弟领导的农民起义,但无论规模和影响均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对李家骏的理解和阐释应当结合时代和地域。在接受共产主义思想之前,他的身上已积聚了万源人的血性气质,这是固军坝起义成为党在四川的首义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因此影响到这次起义的效果和结局,他在一定程度上的利用宗法势力导致了发动群众不力。抓住主要矛盾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核心,适用于当时万源的革命实践,应当抓住广大老百姓不满地方豪强反动统治的心理。这一点在红军进入万源后立即凸现出来,针对地方土豪的各种斗争将万源人民的革命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迅速形成为获取“万源保卫战”伟大胜利的群众基础。从这一时期的众多形式的红军标语中完全可以看出当时党的工作的细致程度,针对不同地区抓住不同的人物事件进行宣传发动,其最直接、最明显的效果是当时不足20万的万源人民有8万人投入了保卫红色政权的战斗。当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时,万源籍战士肯定有一个令人激动的数字,这些人的绝大多数牺牲在日后坚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据目前的史料来看,万源籍红军战士损失最惨重应该是在西征战场。
研究万源的红色文化应当关注两个特征:一是穷则思变,二是敢于牺牲。而这两者之间是统一的,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正因为一无所有,才具有最彻底的革命性。红军时期的万源,多数万源人最朴素的革命动机来自于改变自身一无所有的现状,也惟有如此才能表现出一往无前、万死不辞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可以说这种气概是攻坚破难、夺取胜利的关键所在。以此因势利导形成合力是今天我们构建和谐万源、推动跨越式发展事业成功的有力保障。
古往今来,勤劳勇敢的万源人民为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数千年不懈地努力和斗争,但同时也存在严重的文化缺陷:因群山隔阻而生闭塞保守,因贫穷落后而生怯懦自卑,因缺少文化皈依而多有草莽之气,因缺少核心价值观而显得零乱分散。
在我们这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当前正面临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万源的发展既拥有机遇,又面临着挑战。我们必须把建构起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万源精神作为当务之急。抓发展,以富裕的、和谐的万源增强万源人民的自信心;抓教育,努力提升万源人民的综合素质;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强乡土教育,从孩子抓起,让每个人从小树立爱万源、为万源作贡献的意识;加强对地方历史和社会的研究,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不断充实和丰富万源精神的内容。在万源精神中,红军精神当处于核心地位,它标志着万源人民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瘦削的肩膀担起中国革命的重任,体现出大山一样厚重的责任意识;激发万源人民投入当前建设与发展斗志的契入点在于发扬穷则思变、迎难而上的精神,以老、边、穷的历史,面临“发展不足”的现状,必须形成一种勇往直前的气势;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使万源人无论在何时何地,均能凝聚为一股任何人不敢轻视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