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周(1902—1983),谱号同棠,名化予,萍乡市湘东区荷尧镇人,出生于一个教书先生的家中。1920年中学毕业后于同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化学系,192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28年回南昌参加了江西省教育厅的公费留学考试,并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公费赴美留学。同年11月,吴学周来到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攻读物理化学。1931年7月获化学博士学位。1933年他回到了祖国,在国立中央科学院任研究员。1942年,他被任命为中央研究院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全国解放前夕,他顶住了国民党的威逼利诱,坚守岗位迎接解放。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成立,吴学周被任命为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1952年冬,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带着郭沫若院长的嘱托,来到长春组建了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并任该所所长。
为了新中国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吴学周确立学科方向和科研课题,先后组织建立了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半导体化学、无机化学、结构化学、有机化学等学科,并亲自参与研究工作,指导科技人员攻关,修改论文,为寻找新的半导体材料、解决自动氧化和老化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他以敏锐的战略眼光,积极建设光谱基地。与有关同志一起创办了长春化学学院及附设中专、技工学校,并在化学学院开设了原子光谱、分子光谱、波谱、X射线等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科研骨干。1980年,他受中国化学会的委托,举办了全国分子光谱学习班,探讨了分子光谱简正坐标计算的新方法,以及电子计算机在分子光谱上应用等新技术,推动了我国分子光谱学的发展和应用。
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制度后,应化所每年招收几十名研究生。吴学周不顾年迈体弱,在1980年招收了三名研究生。他亲自为他们查找文献、选定课题,还选送了十几名研究生出国深造,为增强科研后劲,做了扎实的工作。
吴学周治学严谨,集思广益,注重开展学术活动。1956年他组织所内外25名科学家成立学术委员会,使学术活动走向正常轨道。在他的积极倡导下,1959年长春应化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光谱实验室,60年代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超纯分析基地。同时他还领导应化所不断扩展新的学科,开辟了原子能化学,低聚物化学,定向聚合,高分子物理等学科,在国内首次分离出15个纯稀土氧化物,完成了核燃料后处理萃取新流图,制备了纯硅半导体,为我国确定了第一个自行研究与工业生产通用合成橡胶的镍系列顺丁橡胶。在他的努力下,长春应化所成为一个拥有22个研究室的大型研究所。该所在有关单位协助下,成功地制造了国内第一台激光拉曼光谱仪,为国家填补了一项空白,还建立了激光同位素分离室,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多次受到国家的嘉奖。1979年该所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
吴学周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当年他考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化学系学习时,就给自己改了一个名字—化予,表明自己献身科学的决心。他追求进步,曾担任过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并在81岁生日之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愿望。1983年10月31日,他因病去世,按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盒安葬在长春革命公墓,另有一小部分骨灰和老伴的骨灰送回萍乡老家安葬,与青山绿水长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