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7日上午,红色足迹万里行前方报道组在韶山毛泽东广场敬献了花篮。随后,我们驱车来到毛主席故居,这里真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韶河、韶峰更让我们感慨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之后,我们参观了毛泽东遗物馆。毛泽东遗物馆馆藏文物和文献资料达3.5万余件,其中毛泽东晚年生活遗物6000余件,涵盖了毛泽东工作、学习、生活、情感、情趣等方方面面,遗物绝大部分都来自中南海,是1990年11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移交韶山故里珍藏。
遗物馆里一份1959年10月23日毛主席“外出带书目录”吸引了我的视线,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主要著作,也有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荀子》、《韩非子》、《论衡》等古今中外名著、名篇,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方面无所不包的近百本书籍目录。
我们这次红色足迹万里行也是学习之旅,仅从这张书单目录就让我深刻感悟毛主席身体力行了那句“活到老,学到老”。我记下了昨晚吃饭时饭店里墙壁上高悬的毛主席的语录:“忙,就要挤,好比木匠在木板上钉钉子,就可以挤进去的”,他像钉子一样挤时间学习,遗物馆里有张小凤亲笔写的回忆晚年毛泽东用手举着放大镜看书报的细节:“我们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了减轻他的劳累,想法为他做了一枚塑料框的放大镜”,还把这枚放大镜附在旁边。遗物馆里有主席病危前1976年9月8日的护理记录:临终前一天,他看书11次,共两小时50分钟。
当年毛泽东拄着一根棍子当拐杖走上井冈山时说:“不拿群众一颗红薯”,当上主席的他,火柴用光了,火柴盒也不扔,叫工作人员买了火柴继续用。望着他穿过的带补丁的衣服、盖过的带补丁的毛巾被,以及一切在我们看来与他的一国之首的地位不相称的普通人一样的生活,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他站在天安门城楼听到人民欢呼“毛主席万岁”时,他脱帽弯腰回敬呼喊“人民万岁!”的情景。只有心系人民,才有一生的执著与真情。
我们一路走来,到处都可以看见毛泽东的诗词被镌刻在石碑上、石头上、屏风上,他一生究竟读过多少书,又写了多少诗和文章,随着岁月的流逝,特别是战争年代,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无论是在战斗正酣的险境,还是在清贫艰苦的环境,他都以苦为乐,以读书为乐,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今天依然是我们的财富。
韶山,再见了,韶河,你静静的溪流让我留恋,毛泽东广场上那块镌刻着“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巨石令我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