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篇连载 >>《毛泽东遗物故事》
富有传奇色彩的书箱
2009-02-17 11:47:39
作者:《毛泽东遗物故事》龙剑宇、夏佑新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毛泽东遗物中有好几个书箱,大的能装五六十本书,小的只能装一二十本书。这些箱子有的上了漆,有的却只是光板。没上漆的已旧成黑褐色,扶手开箱的地方都磨得发亮了。
  1947年3月,中共中央机关撤离枣林沟时,在啾啾的弹雨中,毛泽东惦记着他的几只大书箱。他托马汉荣藏到了绥德一道大山沟中的小窖洞里。
  从少年时代开始,书箱伴随毛泽东走过了漫漫人生路。戎马倥偬,许多时候,为了加快行军速度,需要精简行装。但什么都可以丢掉,惟独不能精简他的书箱,书箱与他形影不离。
  他经过千辛万苦,从战火纷飞中保存了大量书箱和珍贵文献。建国后他仍然保留着一个独特的习惯:兵马未到,书箱先行。
  那是两个粗糙笨重的木头箱子,两尺高,三尺长,一尺多宽,外面刷了清漆,是出差时专用的。里头装满了书《辞海》、《词典》、《楚辞》等每次必带,其余则根据毛泽东的吩咐选择。
  对卫士来说,把他的书装箱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平日居家,毛泽东的书房、卧室、桌子、沙发,到处是书,似乎杂乱无章。但他心中有数,伸手就能拿到自己要看的书籍。如果新来者不懂,把这些书条理化,弄整齐,那就糟了,他一时找不到书,就会着急起来。
  毛泽东总要提醒身边工作人员,打扫卫生时尤其强调:“我的书不许你们动,放在哪里就在哪里。”
  外出之前,毛泽东手一挥:“把这些书都带走。”他的手势老卫士懂得--毛泽东指的书不但是桌子上的,还包括沙发扶手上、茶几上一些像是随意扔在那里的书。装箱时,卫士得格外小心,不能打乱原来的位置,所以往往要用纸条做些记号。装好箱,提前两个小时送到专列上,再搬出来按在家的样子摆好:丢在沙发扶手或茶几上,或放在床上,一切照旧。毛泽东上得车来,擦把脸便开始看书,他仿佛仍在家里,仍然能在“老地方”轻易地拿到他的书。
  1966年6月18日,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回到韶山故乡,他最主要的行装仍然是书,共有八个大木箱。
  有一次毛泽东又要出巡,由一个新来的卫士装书箱。这个卫士识字不多,看书较少,所以摆弄两个书箱格外吃力,特别是看不明白那些线装书。老卫士不断提醒,他仍忙得满头大汗--他生怕到火车上恢复不了原样。偏偏毛泽东又吩咐他带两本书,那书名却是他闻所未闻的。他连问两遍还不明白,又不敢再问,只得悄悄地向老卫士求援,老卫士便又去毛泽东那里问了第三遍。
  毛泽东上了火车,特意找到这位卫士,语重心长地问:“你来的时间不算短,半年多了吧?”“十个月了。”“我的话你还听得懂吗?”“能听懂。”毛泽东耐心地说:“这说明你不是听不懂话,而是学习少,《聊斋》没看过,《红楼梦》没看过,《三国演义》也没看过。做一个中国人,这些书不看是不行的。你应该去学习学习呵!”
  这位卫士羞愧不已,从此下决心学文化,上了速成中学。毛泽东还送了他四个字:“努力学习”,并认认真真签上自己的名字。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丰泽园东房的办公桌
·下一篇:听戏用的简易录音机
·毛泽东遗物馆的大数据与展出内容(组图)
·从毛主席遗物中学习艰苦朴素的精神
·毛泽东遗物馆是“三严三实”的标本馆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清洗100件毛泽东晚年穿过的衣物
·毛泽东遗物馆列为湖南省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基地
·【毛泽东遗物故事】不同寻常的单腿眼镜
·【毛泽东遗物故事】“结实耐用”的旧毛巾
·【毛泽东遗物故事】道是无情却有情
·【毛泽东遗物故事】补了73个补丁的睡衣
·【毛泽东遗物故事】英文单词卡片
毛泽东遗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遗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