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同环拱的韶山上屋场 |
2009-02-17 10:50:34 |
|
作者:《毛泽东遗物故事》龙剑宇、夏佑新 |
浏览次数: |
|
|
|
|
毛泽东的出生地,准确的名称是南岸上屋场。所谓“上”,是相对位置比较偏下的“下屋场”,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南岸私塾来说的。“南岸”本是毛泽东故居与南岸私塾的统称。所谓“南岸”,是因为它在韶河岸南面而得名。
上屋场所处之地群山环拱,像花瓣重叠,前面又有两个碧波荡漾的水塘,而毛泽东出生地就处在这样一个山青水秀的自然环境中。周围的山远有韶峰、石鼓峰、黑石寨,近有象鼻山、韶山嘴。毛泽东故居背后的山叫“猪婆侧”,名字虽然不太高雅,但是“猪”在当地老百姓眼里却是十分吉祥的,因为“猪”象征着财富。若按旧时的说法,韶山冲可谓是“物华天宝”之地了。
韶山冲,冲连冲。上屋场所在的山冲叫土地冲,这个名称也表达了先人对赖以生存的土地的崇拜。毛泽东故居旁就有一个小小的土地庙,供奉土地菩萨。土地冲由山、水、田组成,呈弧线形。毛泽东故居前有相连的两口池塘,上面那口植有莲藕,下面这口养着鱼儿,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经常游泳的地方。南岸与上屋场之间本来隔着一个小山包,上屋场就好像被大地之母温暖的大手所拥抱着。这个山包在50年代,为了游客进出方便,被搬掉了。
要特别提到的是,上屋场在毛泽东的整个童年、少年时期,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时,毛泽东家的房子全部是土木结构的茅草屋,也没有现在这般大的规模,仅仅是五间半。
说起毛泽东的出生地,还需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
毛泽东的先祖是在明朝初年迁居韶山冲的。按韶山毛氏族谱划分,毛泽东属于“震”房,该房开山祖叫毛震。毛泽东是毛震的第十六代孙,清光绪四年(1878年),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毛四端)借钱买下土地冲内的上屋场五间半茅草房。十年后,也就是1888年,毛祖人两个儿子分家,毛泽东的祖父毛翼臣(毛恩普)分得了上屋场。这时,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18岁,母亲文氏22岁。
1893年12月26日,农历的十一月十九日,大约在清晨7到9点(辰时),毛泽东就出生在上屋场的茅草屋里。按照《韶山毛氏族谱》规定的世系(即辈分),毛泽东属“泽”字辈,又为了纪念他的祖居地,更为了纪念他出生的时辰--太阳刚刚从东边出来的时候(从东的笔画构成来看,“东”是“日从木中出”的意思)所以取名“泽东”。
毛泽东出生时家境贫寒。三年后,他的弟弟泽民又出生了,家计更难维持。祖父欠下的债,转到父亲身上,仅有的十五亩田也典当出去了。为了生计,母亲带着兄弟俩住到了外婆家--湘乡县四都唐家坨去了,而他的父亲为了躲债,出外当了兵。
毛顺生从外出当兵开始改变贫寒家境。他当兵多年,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他在东南沿海一带,接触了早已盛行的商品经济思想观念,并学会了一些经商的方法。同时,军旅生涯培养了他的精明强干。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回到了家乡,着力创造家业。他还把幼小的泽东和泽民从唐家坨接了回来,并把大儿子泽东送到了南岸私塾就学。
毛顺生致富是从做谷米与生猪生意开始的,不出两三年,家境大为改观。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全家五口人,即夫妻俩和泽东、泽民、泽覃,已不愁温饱,家中有水田二十二亩,自给有余。
少年时代的生活对毛泽东的影响是深远的。父亲的创业艰难、稼穑之苦、节俭勤劳,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看看毛泽东少年明代的生活起居情况,可以理解他后来的许多生活习性,就是那个时候形成的。
毛泽东1910年秋就离开了上屋场,离开了韶山,而他的父亲从1917年到1918年,才把那五间半茅草房改建和扩大成十三间瓦房,也就是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样子。
毛泽东父亲1918年建成的新房子,包括退堂屋、厨房、横屋、毛顺生夫妇卧室、毛泽东兄弟三人各自的卧室,还有农具室、碓屋、谷仓、牛栏、
|
|
|
|
|
|
|
|
|
|
毛泽东遗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遗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