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是什么?“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韶”是虞舜时的一种古乐。“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她的内容是表现尧禅让于舜,舜继承尧业。大舜时代,乃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圣明的时代,一直是人们向往的理想境界,那一时代的音乐,也成为音乐史上的一个“善”与“美”高度融合的典型!
考“韶”字形,为“音”与“召”的合体,会其意,证之以传说 ,原来,韶乐是一种能召来凤凰的音乐,所谓“箫韶九重,引凤来仪”,其魅力有至于此。
“韶”字之产生,至今有四五千年历史了,她大略是与舜的时代同步的。
以“韶”为地名的,在中国并不很多。广东有奇石,传舜帝南巡登此石,奏韶乐,故名“韶石”,《水经注•溱水》:“水出(曲江)县之韶石北山,南流经韶石下,其石高百仞,广四五里,两石对峙,相去一里,小大略均,似双阙,名曰韶石。”韩愈也有诗云:
暂欲系船韶石下,
上宾虞舜整冠裾。
有了韶石,便有了韶州。韶州秦属南海郡,汉属桂阳郡,隋仍改属南海郡,唐改置韶州……1949年析城区设韶关市。韶关地处湘、粤交界,是极重要的关隘,故有“关”之称。
几千年来,“韶州”声名赫赫,几乎成了舜帝之乐停息之后,唯一的一处以“韶”命名的地方!殊不知,舜帝之南巡,沿途千万里,他还曾流连一处“尽善尽美”的地方,亦驻足演韶,又以“韶”赐与山名。此即韶山!
“韶山,(湘乡)县南四十里,西有三峰,其山绵亘百余里,湘潭、湘乡、宁乡诸山皆其麓也。”此地位处湖南省中部偏东,距湘江最近点湘潭城仅32公里,韶山在此水西北;到长沙城也只有56公里。
关于舜帝南巡,则是一个带神话色彩的故事,故事本身,在其美丽的羽翼之中,确有一种很深的意蕴。舜帝,乃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一位部落统领,他继承前代功业,繁荣了中华文明;他将文明的金色种子,向黄河以南播散,甚至越过长江,到达荆楚之地。
舜帝南巡,可能是顺汉水而入长江,再溯江而上达洞庭。洞庭湖至今留有舜帝二妃墓。他在君山略作停顿即继续逆湘水,行三百里至湘潭,乃莅临韶山,在此演奏韶乐。直到此时,他一统天下的愿望尚未全部实现,所以虽已年迈,仍勉力南行,经潇水至今广东韶关,阻于崇山,又加体衰,终于在欲返荆楚的路上,崩于“苍梧之野”,即湖南九嶷。
舜帝之南巡,实为拓展其统治疆域,只不过这种拓展,不是以“武”,而是用的“韶”这种至善至美的音乐。当然他也遇到了其余几大部落如西南的苗民、南部和东部的百越的限制。因此,直到他死后两千年的秦始皇,才真正统一天下九州。
从韶山所处的位置来看,它的确处在舜帝南狩的最近线路上,因此,大舜到此之说,也并非无稽之谈。从考古发现来看,韶山西麓,也留下了与舜帝所处时代(公元前2250年)相接近的出土文物(在湘乡龙潭乡岱子坪即发掘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文物,现存湘乡市博物馆)。这证明,韶山及其附近地区的历史已相当久远!
关于舜帝巡幸韶山的原因,世人多以为是因他雅爱这儿的佳山秀水,这其实是一个违背历史真实的猜想――它把今人的情绪依附到了远古的部落人们身上。
要知道,虞舜所处的时代,生产力水平还相当低下,人们最关心的,乃是生存问题。舜帝之南巡,实在并非如同今人的游山玩水,而是出于他的伟大事业,即开拓疆域、播施文明!那么,为何他偏偏在韶山停了下来呢?
韶山风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