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篇连载 >>《毛泽东的家世渊源》
第十章 审视韶山毛家人物:二、良师毛麓钟
2009-02-18 17:28:10
作者:《毛泽东的家世渊源》龙剑宇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这位先生果然十分理解侄儿,当即留毛泽东住下,待毛顺生气势汹汹前来“擒拿”儿子时,看到堂兄也“纵容”,便只得忍气吞声。
    毛麓钟慧眼识才,要将毛泽东收为学生,毛顺生却不答应。几经周折,毛泽东登上了面山楼,虽只有半年多时间,受益却胜过以前四五年的私塾学习。其影响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一)、毛兰芳给面山楼留下了大量诗书及他自己的手稿(包括一套完整的《毛氏族谱》);毛兰芳之后,毛福生、毛麓钟又添置许多经史子集,结果,这里成了一座小型图书馆,毛泽东大开眼界,遍览群书,尤其还读了一些带有新潮意味的书籍——这是毛泽东少年时代在韶山最多一次接触各种书刊,由此生发了对中国历史的浓厚兴趣。
    毛宇居是这样记述这间藏书楼:
    予与季叔辈尚在童年,只知嬉戏,叔父(指毛麓钟)时严加课读,常率读书于住宅面山楼,每日课以经文;迨予年稍长,常指历藏之书籍告之曰:某箧为兰芳公之手册,某箧为汝王父臣公(即毛恩甫)之遗稿,某箧为予手所购订。均经批点,无不一字一珠,宜珍惜之。
    这一篓又一篓的书籍,无疑极大地满足了毛泽东已饿了三年的“胃口”。
    (二)、毛麓钟治学严谨的作风深深影响到毛泽东。毛麓钟“读书常手不释卷,于名人篇什精粹处常用绳头小楷记录之。逊清以科举取士,叔父于各经史无不揣摩纯熟,诗赋尤极典丽,每试辄冠其曹。光绪壬辰例应岁考,经杨学使甄拔补入郡庠,吾族中以茂才见称者,仅叔父一人。”我们再看毛泽东,也是终身手不释卷,人到哪,书就到哪;又喜用小楷,圈圈点点,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显然是受了他早年这位塾师影响的。
    (三)、毛麓钟的品性深远地影响到毛泽东。毛麓钟“美风仪,性沉默,寡言笑,于兄弟间极友爱。”
毛泽东虽生来豪爽,与毛麓钟有所不同,但先生的正派为人,品行高洁,却是为毛泽东所接受的。
    (四)、毛麓钟给毛泽东描绘了韶山冲外的广阔天地;先生的广泛阅历,先生的爱国激情,无一不感染毛泽东,无一不激起毛泽东冲出乡关的欲望——当1910年夏,毛泽东得罪族长毛鸿宾,给父亲闯下大祸时,又是毛麓钟站出来,有力地支持毛泽东外出求学,从而使TIAI走出他人生关键的一步!
    总的说来,研究毛泽东,毛麓钟是一个极重要的人物;虽然他对毛泽东的影响可能比不上杨昌济,但他却是毛泽东一生中第一位良师!
    毛泽东离开故乡的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这使毛麓钟欣喜若狂。虽已届晚年,犹雄心未泯,买舟入蜀,跟随辛亥革命护国护法名将何海清,投入革命洪流。然而,他毕竟是一介儒生,年纪又老,到泸州时,正值两军作战。炮声隆隆,因不耐戎马之苦,遂在秀山任职,竟为绿林所劫,引疾而归,回来仅数年,病情加重。
    民国十年(1921)夏天,毛麓钟忽觉胸中有东西霍霍作响,六月八日,一口血吐出,离了人世。
    临终时,他大呼毛宇居,反复叮嘱,将两个幼子:毛泽普,毛泽合拜托。
    毛泽普在抗日战争中到延安,找到毛泽东,毛泽东对这位堂弟关怀备至。他本人也发奋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曾担任韶山区委书记,湖南省科委副主任。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十章 审视韶山毛家人物:三、塾师毛简臣、毛宇居
·下一篇:第九章 毛泽东的直系先祖:三、五至九派诸祖
·毛泽东遗物馆的大数据与展出内容(组图)
·从毛主席遗物中学习艰苦朴素的精神
·毛泽东遗物馆是“三严三实”的标本馆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清洗100件毛泽东晚年穿过的衣物
·毛泽东遗物馆列为湖南省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基地
·【毛泽东遗物故事】不同寻常的单腿眼镜
·【毛泽东遗物故事】“结实耐用”的旧毛巾
·【毛泽东遗物故事】道是无情却有情
·【毛泽东遗物故事】补了73个补丁的睡衣
·【毛泽东遗物故事】英文单词卡片
毛泽东遗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遗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