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篇连载 >>《毛泽东的家世渊源》
第十章 审视韶山毛家人物:三、塾师毛简臣、毛宇居
2009-02-18 17:25:07
作者:《毛泽东的家世渊源》龙剑宇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毛宇居,毛泽东的堂兄,即毛福生的儿子,毛麓钟的侄儿。字先甲,派名泽启,宇居是号,别号守一子。清光绪七年(1880)六月生,即比毛泽东大13岁。其学问得自父亲和叔父,其性情泥古有余,变通不足,远不及毛麓钟,所以对学生喜用老一套教学法,绝不许有越轨行为。1906年,毛泽东到其门下就读。其时,毛宇居年方26,颇为自负,将私塾办到远离其家蔡家塘10多里,甚至也不是毛氏家族属地的韶山冲东北口井湾里,其意明矣:以他的才能,不但教得了毛氏族人,还教得了各姓族人;不但教得韶山冲人,还教得韶山冲外面的人。
    然而,毛泽东似乎不买他的账,竟然在课堂偷看《西游记》、《三国演义》之类的“闲书”、“杂书”。毛宇居气愤不过,出诗题难毛泽东,毛泽东以《赞井》一诗表达他对先生“高墙式”的封闭教学法的强烈不满,毛宇居面红耳赤,觉得教不了这学生,状告毛顺生,毛顺生大怒,将儿子拽将回家,自此停学三年。
    从对毛泽东的影响来看,毛宇居并未教给多少东西,但他以后与毛泽东有过不少交往,而且作了不少好事,故此值得一提。
    毛宇居虽对毛泽东的不守规矩,很是气愤,却也从心底觉得学生是个人才。他对自己学的老一套知识也有了反思。于是,1911年,即民国元年,他进了湘潭师范,接触了新学,次年毕业,仍回乡教私塾。
    他做的第一件好事是,1919年,毛泽东母亲文氏去世,他前往帮助料理后事,毛泽东作《祭母文》,他从烟火中,笔录其文,使毛泽东这一篇名作,连同灵联,没有随草稿一起化为灰烬——按祭礼规定,读文毕,祭文是必须烧掉的(叫“焚文”)。
    后来,毛宇居跟随叔父毛麓钟到川、滇,投奔何海清,参加护国运动,当了一名陆军同少校衔秘书,替何海清舞文弄墨。
    毛宇居一大缺点,似乎是作事恒心不够。比如本在军中,却又辞职,往川东南做茶叶生意,竟将学业抛之脑后;1925年,他又回了韶山,仍教私塾,而其时,毛泽东已成了当时中国政坛一名赫赫人物——毛泽东回乡闹农民运动,并建立中共韶山支部,毛宇居赶形势,也入了党,两年后却又自首脱党,但没有出卖组织。
    抗日战争中,他做了一件好事,那便是悉心照顾毛泽东的侄儿楚雄。据说,在此之前,他还曾领导韶山冲毛氏族人保护毛泽东祖父及父母的坟墓。
    毛宇居性格上动摇的弱点,使他虽有机会取得更大成绩,但只能老死山林——这也正是他远远不及他的学生毛泽东的地方。
    不过,就毛氏家族来看,他还是作了不少事情,尤其是1941年,他与毛国翘发起编纂《毛氏四修族谱》,将齿录推演到泽派和远派,称赞毛泽东“闳中肆外,国尔忘家”,并且详细记载了毛泽东名、字,出生年、月、日、时辰,及婚配、子女情况,传赞中,更保存了毛麓钟、毛国翘、何海清等人的主要事迹,对毛泽东、毛福轩、毛岱钟等烈士也持赞颂态度,收录了他们的“行状”、“事迹”、“节况事略”,这是极难能可贵的——毛宇居没能坚决投身革命,却同情革命。
    此外,他长期从事私塾教育,生活清贫,终身嗜学,善文工诗,其《自画像》诗云:
    马年生活我生忙,漫走川滇觅稻梁。
    鹅亭残梅撑傲骨,雁飞中泽罄行囊。
    关怀群委多摩擦,话到和平费考量。
    世事沧桑人变化,只愁书味不留香。

    又有“带耕且读原家教,温故知新作士风”之联。
    从《毛氏族谱》中所存诗文看,毛宇居古意颇浓,正如《宇居先生赞》所言:
    毛公宇居,宿学纯儒。
    行万里路,读五车书。
    持节谨慎,接物冲虚。
    优游林下,情节遂初。
    春风桃李,着意吹嘘。
    编纂家乘,笔拟相如。
    林处士清逸而心常旷,
    李笠翁闲散而兴有余。

    正因为毛宇居愈到老年,愈有古风,所以他不但作文写诗拟古,就是生活情趣也近古。他的家在滴水洞附近的黑石寨巍峨的大山下,松竹环绕,那里原来叫蔡家塘,是个乡土味颇浓的地名,毛宇居根据文人雅好,改之为“翠佳堂”,意趣大变。他又在屋前栽了两棵非本乡本土的树种——一株桂花树,一株光叶白兰,加上他那土砖青瓦屋宇本处在一处高台上,真有一种超尘绝俗隐居者的味道。他自号“韶麓散人”,正基于此。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十章 审视韶山毛家人物:四、族人毛岱钧、毛国翘
·下一篇:第十章 审视韶山毛家人物:二、良师毛麓钟
·毛泽东遗物馆的大数据与展出内容(组图)
·从毛主席遗物中学习艰苦朴素的精神
·毛泽东遗物馆是“三严三实”的标本馆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清洗100件毛泽东晚年穿过的衣物
·毛泽东遗物馆列为湖南省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基地
·【毛泽东遗物故事】不同寻常的单腿眼镜
·【毛泽东遗物故事】“结实耐用”的旧毛巾
·【毛泽东遗物故事】道是无情却有情
·【毛泽东遗物故事】补了73个补丁的睡衣
·【毛泽东遗物故事】英文单词卡片
毛泽东遗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遗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