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篇连载 >>《毛泽东遗物事典》
人际交往篇:齐白石送的“片真老空石”砚台
2009-02-20 10:47:06
作者:《毛泽东遗物事典》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毛泽东一生与砚台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他总是喜欢用毛笔写诗写作文。毛泽东遗物中就有不少是砚台。其中有少年时代在韶山用过的第一方石砚,有井冈山时期用的腰圆形青石砚,更有进北京后,晚年的铜墨盒和齐白石四的石砚。这些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砚台,在毛泽东遗物中弥足珍贵。
    毛泽东的第一方砚台是一块由韶山本地材料制成的青石砚,呈长方形,底面凿有条痕,台面四周阴刻4道条框,前端略凹,以便磨墨,后端有一斜槽,深约1。8厘米,为积墨之用。这方砚长有19厘米,宽有12。5厘米。就是这方砚台,陪伴毛泽东度过了“6年半孔夫子”生涯,并用它打下了最初的书法基础。我们从保存于韶山的毛泽东少年时代读过的《诗经》、《论语》二书封面的题签上即可看出其使用毛笔和砚台的痕迹。
    在井冈山茅坪八角楼,有一个直径达26厘米的腰圆形青石砚,这是毛泽东用过的最大且形状也最奇特的砚台。因为他通常用的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砚台。
    到了晚年,毛泽东生活相对稳定,需坐下来办公的时候更多,因而用毛笔与砚台的频率也更高了。每次出巡,他总是得带上他的砚台,但石砚较易碰坏,因此他便改用铜墨盒。60年代,有一回巡视到杭州,他随身带了一个小的铜墨盒。到了汪庆招待所,毛泽东发现所方已为他准备了一个大的墨盒,他将墨盒放在手上把玩,爱不释手,当时就将自己那个小的弃之不用。临走,他还提出要拿自己的那只小的换招待所大的,服务员说:“主席需要,拿去就是了。”毛泽东说:“那可不行,我不能随便拿公家的东西。我只能跟你们换。”就这样,毛泽东把自己用了多年的小铜盒留在了杭州,换回了大的。
    现陈列于韶山的一只铜墨盒,就是毛泽东在中南海用过的,为一个边长为10。5厘米,高3。8厘米的正方形黄铜砚。有盖,盖上有王寿彭恭录楷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的铭文。铭文及盒四边和底部均生了铜绿,盒内墨汁干结呈疙瘩状,盒口内缘断掉了6厘米。该墨盒已被定为二级文物。
    毛泽东的砚台中最珍贵的当推齐白石送的那方雕花砚。因为这方砚蕴含了双重的价值:既留下了国画大师齐白石亲刻的铭文和齐大师使用过的印痕,又染上了一位政治巨人毛泽东的旧迹。而且还珍藏了毛泽东与齐白石个人之间的深情厚意,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和政治家之间沟通的绚丽光华。
    齐白石与毛泽东是湘潭老乡。民间曾风传湘潭近现代出了青、乌、白三龙,即韶山的毛泽东、乌石的彭德怀和白石铺杏子坞的齐白石。他们的确是现代中国乃至世界令人瞩目的三维巨人,其成就涵盖文、武两域。其中齐白石重于文,彭德怀偏于武,毛泽东则是文武全才!有趣的是三人皆以白石为雅号。毛与彭相识较早,在上井冈山之后,并且共事数十年,而与齐白石交往则较晚。
    齐白石于1864年1月1日(农历1863年11月22日)出生在距韶山冲约50公里的白石铺杏子坞,其年龄比毛泽东的父亲还大6岁。比毛泽东则大了29岁。毛、齐二人虽为同乡,而且互相倾慕已久,但前半辈子无缘会面。齐白石最初是从另一位湘潭同乡,亦是毛泽东的老师与故交黎锦熙处对毛泽东有所了解的。1949年4月,毛泽东进北京后亲笔致信齐白石,邀请大师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不久,齐白石即出席了周恩来主持的各界人士招待会。
    1950年夏,毛泽东又派秘书田家英到跨车胡同看望齐白石,详细询问了老人的健康和生活情况。齐白石对此深有感慨,叹道:“已卜余年见太平。”接着毛泽东又派人派车把白石老人接到中南海,作促膝长谈达数小时。其时风和日丽,鸟鸣啾啾,两位同乡,两位巨人,携手品茶赏花,好不惬意。朱德元帅也来了,他是毛泽东特意请来的,三人共进晚餐,完全撇开了世俗功利,只是知心朋友的共聚,心灵互相默契。毛泽东不住地给白石老人敬酒、夹菜。餐前,毛泽东还特意吩咐厨师把菜煮烂些,以便老人食用。老人深感毛泽东的敬老尊贤、平易近人之风。毛泽东还告诉齐白石,政务院将聘请他担任文史馆馆员。
    齐白石与毛泽东的密切往来,由此揭开了新篇章。开国大典前夕,齐白石曾精雕细刻了两方“毛泽东”朱、白文寿山石名章,请著名诗人艾青献给毛泽东主席,到了1950年国庆前夕,齐白石又从自己珍藏多年的国画精品中选出《鹰》送给毛泽东,这是一幅立轴,作于1941年;同时齐白石还将作于1937年7月的一幅对联“海为龙世界;风为鹤家乡”相送,并特意加上“毛泽东主席庚寅十月齐璜”和“九翁婿齐白石藏”的题款。此次齐白石送给毛泽东的礼品中,特别为毛泽东看重,并留在身边使用的唯一一件就是一方青石砚。
    此砚为湖南产花岗岩质地,石质坚硬。长26厘米,大的一头宽15。5厘米,小头宽14厘米,厚2厘米,外面还套有一个精制的楠木盒子。砚的表面约一半面积微凹,用于磨墨,其余部分雕花,如烟雨云蒸,意韵悠绵。齐白石对此砚极为珍爱,生怕丢失,又担心他百年之后,子孙将其转赠于人,于是亲手在砚体上刻了一行小字:“片真老空石也,是吾子孙不得与人,乙酉八十九岁,齐白石记于京华铁栅屋。”
    “士为知己者死”,齐白石认定毛泽东是自己的知音,遂自己违背“不得与人”的规约,将该砚送给了毛泽东。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人际交往篇:重庆谈判时郭沫若送的手表
·下一篇:人际交往篇:宋庆龄送的鸭绒枕头
·毛泽东遗物馆的大数据与展出内容(组图)
·从毛主席遗物中学习艰苦朴素的精神
·毛泽东遗物馆是“三严三实”的标本馆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清洗100件毛泽东晚年穿过的衣物
·毛泽东遗物馆列为湖南省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基地
·【毛泽东遗物故事】不同寻常的单腿眼镜
·【毛泽东遗物故事】“结实耐用”的旧毛巾
·【毛泽东遗物故事】道是无情却有情
·【毛泽东遗物故事】补了73个补丁的睡衣
·【毛泽东遗物故事】英文单词卡片
毛泽东遗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遗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