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巡游历篇:重上井冈山时坐过的吉姆车 |
2009-02-18 16:08:47 |
|
作者:《毛泽东遗物事典》 |
浏览次数: |
|
|
|
|
毛泽东在5、60年代回湖南,以及1965年重上井冈山,坐的都是湖南省委为他准备的一辆银灰色苏制吉姆车,司机是赵毅雍。如今,这辆车作为毛泽东外巡见证之一,陈列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中。 1959年6月下旬,毛泽东从北京南下河南、湖北等省巡视后,24日抵长沙。他不进招待所休息,坚持留宿列车上。当时的长沙,气温己高达30多度,车箱里如同蒸笼,因为没有电扇和空调。毛泽东边看材料边摇纸扇,不时汗流浃背。工作人员想法在他的那节车箱放上一盆冰块,其实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下午,闷热难忍,毛泽东一头跳进湘江,畅游起来。游泳上岸,他突然对秘书高智说要回韶山看看,叫高智马上给杨尚昆同志打电话,说回韶山住几天后即上庐山开会。于是,毛泽东的专列开往湘潭,当晚住在列车上。第二天,省委派赵毅雍开着这辆吉姆车,送毛泽东回故乡。 毛泽东坐进银灰色的吉姆车中,只见车内干净整洁、宽大,前后两排暗红色沙发,两排沙发之间距离适中;中间放着他外出随身带的水箱。司机看上去不到30岁,动作利索,待人热情而不乏稳重。毛泽东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车子才开出约20里地,毛泽东就再也按捺不住了,不时地撩起窗帘往外看。为了中国革命,他已经整整32年没有回到生他养他的这方热土。历史的长河,在他泛舟的这一段掀起了澎湃的巨浪,多少往事涌到心头。他望望外面的田园,又瞧瞧前面的司机,仿佛在说:还应该开快点。其实他也知道,这个车是排在由三个车组成的车队中间,司机严格按照规定的车距,中速而稳健地行驶。行至银田,——属韶山的范围,车队放慢了速度。毛泽东则目不转睛地朝外看,沿途的乡亲,有的在整地,有的在积肥,忙得热火朝天??车子嘎地一声停住了,原来已到韶山招待所前坪。毛泽东来不及问司机打招呼,便迫不及待钻出车子,不停地向迎接他的人们点头、招手致意。 在故乡停留的三天之中,哪里有群众,毛主席就叫在哪里停车。27日离开时,刚从招待所上车走下远,毛泽东看到招待所外道路两旁站着不少欢送的群众,马上又叫司机停车,他走下车来边和人们握手、合影,边步行向前,车子徐徐在后面跟上。这样走了很远一段路程,才在工作人员的催促下坐上汽车,又很快打开窗帘,向窗外的群众挥手致意。直到欢送的人们离远了,才回过头来,满意地对司机笑了笑。车行至宁乡县高桥、望城县白箬公社曹家坳时,又两次下车视察乡情,观看坑里禾苗长势,和农民群众亲切交谈。次日,毛泽东离开长沙,转道武汉上庐山。 1965年5月,毛泽东在离别井冈山38年之后,“千里来寻故地”,重上井冈山。这次,毛泽东坐的仍是赵毅雍的吉姆车。 5月21日,毛泽东乘专列至株洲醴陵,下午1时改乘赵毅雍驾驶的吉姆车向茶陵进发。行至攸县境内的洣水河边,赵师傅提心吊胆紧握方向盘,认真对准角度,平稳地将车开上轮渡,顺利渡过洣水,他才松了一口气。晚上,毛泽东住在茶陵县委办公楼。第二天,从茶陵出发,绕道江西永新至宁冈。宁冈茅坪八角楼是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纪念地,车队径直开了进去,前行的警卫人员、工作人员都下了车。但当赵毅雍准备停车时,毛泽东示意不下车。赵毅雍见机行事,开着车子在八角楼前的地坪上徐徐兜了个大圈,毛泽东撩开窗帘,浏览了一下谢氏慎公祠和八角楼。随后车子乘势掉了个头,奔上通往黄洋界的路。 车子穿梭在丛山峻岭中的盘山公路,“跃上葱茏五百旋”,登上黄洋界。毛泽东下车饱览当年哨口遗址、纪念丰碑的壮丽画卷。他高兴地与随行人员合影留念。但正当他准备上车继续前进时,赵毅雍发现车子竟发动不起来!这可把他急坏了。赵毅雍是个开车多年的老司机,这次被指定为毛泽东开车上井冈山,自知责任重大,所以一路上谨慎小心,车子开得又快又稳。没想到在这关键时刻却出现了这个意外。他断定是刚才上山坡度大,转速较快,温度高,汽车的水箱开锅所至。山上又没有水源,所以很快有工作人员去报告主席,建议换乘另一辆车。毛泽东听后摇了摇头,说:“不要换车,这位司机很好,车也很好,我不赞成换。”说着他亲自走到赵毅雍面前安慰他说:“不要急,水箱开锅不要紧,加点冷水就行了。”又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我水箱里有水,把我喝的凉水先给汽车喝。”司机照办,把为毛泽东准备的凉开水全倒进了汽车水箱,车子发动了,平稳下了黄洋界,安全开进了茨坪。毛泽东在茨坪住了7天,在他的挽留下,车子一直没有离开,直至5月29日上午,送毛泽东至樟树上专列,历时10天,经11县、市,行程1410华里。 1966年6月15日,毛泽东离开居住近4个月之久的杭州,踏上返回北京的征途。16日到达长沙,住省委九所三号楼。因天气太热,决定17日迁居韶山滴水洞。17日下午4时左右,毛泽东又乘坐赵毅雍驾驶的吉姆车行进在通往滴水洞的专用公路上。 滴水洞位于韶山冲西北,是一个三面环山的狭长山谷。1959年毛泽东回韶山时曾在滴水洞口的韶山水库游泳。游罢上岸,夕阳西下,清风徐来,松竹摇曳。毛泽东乡情浓浓,指指翠绿的滴水洞山冲,对陪同前来的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说:“小舟,咯个地方很安静,我退休后,在这儿搭个茅棚给我住住好吗?”1960年5月中旬,毛泽东回湖南,又与张平化谈起韶山有个滴水洞,这个地方很好。张平化尔后专程到实地察看,发现果然是个好地方:这里环境幽静,树木葱茏,空气新鲜,泉水清甜,安全保密,在山谷中盖房子,飞机也无法侦察到。于是决定在此搞些建设。据说开始规划宏伟,准备在山谷里建一片片楼房,包括大礼堂和高级宾馆;在牛形山山顶建直升飞机场,从湘潭到邵阳的铁路干线上引一条支线,让火车直开滴水洞。但当时国家正处于严重的经济困难中,这个计划无法实现,只能因陋就简,修建了一、二、三号主体工程,一号仿毛泽东中南海的住房式样,供毛泽东及中央首长使用,双回廊,内设主房、副房、会议室等。 毛泽东事先知道,这次回乡是住滴水洞。此时他压抑不住临近目的地的激动,情不自禁拉开了吉姆车的窗帘,伸着脑袋往外看,恰好被路边山脚打柴的一个小女孩瞥见。小女孩一溜烟跑回家,气喘嘘嘘地向人们宣布:“我看见毛主席了!毛主席到滴水洞去了!”
|
|
|
|
|
|
|
|
|
|
毛泽东遗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遗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