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巡游历篇:视察三峡用过的望远镜 |
2009-02-18 16:33:59 |
|
作者:《毛泽东遗物事典》 |
浏览次数: |
|
|
|
|
1958年毛泽东为治理三峡、规划长江重大决策进行实地考察,多次使用了这部望远镜——一部长12.5公分、宽10公分、高12.5公分的双筒黑色铁壳望远镜。由于以前就常带常用,望远镜的金属边有多处油漆脱落,皮套带多处磨损。
这年3月,毛泽东主持召开成都会议——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根据周恩来的报告正式通过一个重要文件《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毛泽东在讨论这个问题时高兴他说道:“打开通天河、白龙江,借长江水济黄,丹江口引汉济南,引黄济卫,同北京连起来了!”说完,他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会后,毛泽东从重庆顺长江而下,对三峡进行实地考察。
3月29日凌晨一点多钟,毛泽东健步登上江峡轮,他被安排坐在三楼船尾。和他坐在一起的有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重庆市委第一书记任白戈等。落坐以后他们便和船上工作人员杨大福、石若仪聊了起来。
“你看过画报上刊登的一位苏联女船长的故事吗?有没有遇到过那么多的困难呢?”毛泽东转向女三副石若仪问。
“看过,我的情况和她不完全一样。当然,困难是有的。”石若仪倒也落落大方。
“学习驾驶困难吗?”毛泽东很关心。
“开始上船时,一点也不懂,真感到害怕。”
“是啊!”毛泽东赞同道:“当你对一件事物还不了解时,往往是害怕的。正如蛇一样,当人们还不了解它、没有掌握它的特性,感到十分害怕。但是,一旦了解了它,掌握了它的特性和弱点,就不害怕了,而且可以捉住它。”
石若仪直点头,但恐怕她没有想到,毛泽东这段话岂止是对她一个人讲的?柯庆施、李井泉等肯定更能理解毛泽东讲这段话的含义,因为成都会议的精神肯定还在毛泽东的脑海中紧张地思考着,乘船就是为看三峡而来的。
江峡轮经过一天一夜的紧张航行进入了三峡。吃过早饭,毛泽东身着睡衣来到驾驶室,随行人员帮他拿着望远镜紧跟。他接过望远镜,兴致勃勃观察起来:两岸悬崖壁立,奇峰连绵,山重水复,峰回路转,与长江一水相通。舟行江中,巫山十二峰历历在目,新滩、泄滩等处,更是江水湍急,漩涡相连。
毛泽东看着看着,往事不由涌上心头。那是1953年2月,他从武汉登上“长江舰”,向东顺流而下。他时而拿出这个望远镜遥望滚滚长江,时而又凝视当时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林一山带去的三千里汉江地图。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借点水给北方呢?”毛泽东像是对林一山说,又像自言自语。
后来,长江建设者们很快找到了理想的引水通道,这就是兴建汉江丹口水利枢纽,壅高汉江水位,然后引水穿越汉淮分水岭,不用搞太大的工程,就可以自流引水到淮河、黄河和海河。
林一山又展开一幅《长江流域水利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略图》,汇报说:长江防洪的指导思想,是在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上,兴修一批梯级水库,拦蓄洪水。
毛泽东听说,放下望远镜,凝视万里长江图。突然,他左手又腰,右手在图上画了一个大圆圈说:“太好了,太好了!修许多水库,都加在一起,你看能不能抵上三峡一个水库?”
林一山摇摇头,说:“抵不上。”
毛泽东指着三峡说:“那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就是先修那个三峡水库,怎么样?”
林一山很兴奋。毛泽东笑了:“好,我这回总算了解了长江,了解了长江的许多问题和知识了。”
毛泽东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这时,他从望远镜中看到江中心突兀一块大石头,直冲而来。说时迟,那时快,舵手稳操舵把,灵巧避过,大石头擦着船边掠去。
“这石头能不能炸掉?”毛泽东回过头去又看那大石头,走远了,他又拿起望远镜看,好像要立刻看出个答案来。
船长把一切看在眼里。“要炸。解放后已经炸了不少了,今后还应炸。”他回答着毛泽东。
“有些地方航道仍然很不好,在三峡修一个大水闸,又发电又便利航运,还可以防洪、灌溉,你们赞成吗?”毛泽东对船长问道。
毛泽东遇事最爱听群众意见,善于集思广益,这时他很想听听船员们对修建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我太赞成了,修了水闸,航行就更加方便了。”船长爽快地回答。船要经过计划中的三峡大坝坝址了。船长受命减低航速。毛泽东来到甲板上,拿起望远镜仔细将要修建的坝址看了又看,半天沉默不语,直到船驶出好远,他还在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观察着,好像真要找出自己最后下决心的根据。因为他在审阅《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意见》时,在其中第一项中:“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一句后,落笔加写了一句话:“但是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
江峡轮从巫峡经瞿塘峡到西陵峡,毛泽东干脆就把望远镜放在近处,就是在吴冷西、田家英他们和他谈论别的话题期间,他也忍不住拿起观赏江岸美景。
又经过两昼夜,江峡轮到达武汉。毛泽东不得不暂时集中精力召开4月1日开幕的汉口会议。但是,三峡的问题,始终纠缠在他的脑海中。
|
|
|
|
|
|
|
|
|
|
毛泽东遗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遗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