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巡游历篇:1957年赴莫斯科戴的礼帽 |
2009-02-18 16:18:21 |
|
作者:《毛泽东遗物事典》 |
浏览次数: |
|
|
|
|
毛泽东遗物中有一顶特殊的礼帽。也是唯一的一顶礼帽。
1957年11月2日—21日,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和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时,戴着这顶精制的礼帽,格外引人注意。这顶黑棕色呢料礼帽,帽沿宽7.5厘米,帽顶下部装饰一条4厘米宽的同色绸带,闪光发亮,帽顶内部则围着同色宽度的牛皮带,带上印有银灰色字样:“鹿牌呢帽,公私合营上海中国瑞记制帽厂出品。”
11月2日下午三点钟,毛泽东、宋庆龄、邓小平、彭德怀、杨尚昆、郭沫若等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乘坐的“图104”客机降落在莫斯科机扬,赫鲁晓夫等苏联党、政、军主要领导亲临机场迎接,在此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本来,毛泽东是不赞成搞这种欢迎形式的。快到出发的日子,有一天,毛泽东要李银桥转告杨尚昆,请他快与尤金联系,请尤金报告苏联领导人,能否把机场的迎宾仪式统统去掉,来接的人不要多,不要仪仗队,最好一下飞机就走,但是这个意见没有被苏方采纳,毛泽东也只好“入乡随俗”了。
机舱门开了!毛泽东身着灰色中山装,头戴礼帽,脚蹬皮鞋,红光满面,神采奕奕走下扶梯,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马上走上前去,他们热烈地握手、拥抱,记者们咔嚓咔嚓地按动快门。一阵过后,苏联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来到毛泽东跟前,请毛泽东检阅仪仗队。
毛泽东走到三军仪仗队前,来个立定,缓缓地将头上的礼帽摘下,随手交给身旁的翻译李越然,面对仪仗队的陆海空士兵,用激昂高亢的湖南腔,大声问侯:“同志们好!”
“乌拉!乌拉!乌拉!”仪仗队虎威虎势,发出三声震耳的欢呼。
检阅完毕,赫鲁晓夫陪毛泽东上第一辆“吉斯”车,上车时,毛泽东戴上李越然送过来的礼帽。这样的场面很容易使我们想起了毛泽东第一次戴礼帽、乘飞机的情景。
那是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离开延安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这天上午8时30分,在延安枣园中央驻地,从院中那个老槐树往东数第5个窑洞的门轻轻开了,毛泽东和周恩来同时从里走了出来,他们并排往前,边说边笑。突然,周恩来停下脚步,他上下打量一下毛泽东,好像刚刚发现毛泽东换了一套新衣服。
“是不是嫌我穿得太洋气?”毛泽东在延安一直穿粗棉布军装,戴灰军帽。这次去重庆谈判,叶剑英特地为他买了双皮鞋,在北京订做了一套蓝灰布中山装。
“我觉得主席戴的帽子好像不合适,有点小。”周恩来心细。
“噢?”毛泽东摸了摸头顶上的礼帽。这顶礼帽是江青昨天跑到苏联医生阿拉夫那里借的。
毛泽东当时只有军帽,很冷的天气则戴有长长帽耳的毡帽。这种毡帽是延安军民在大生产运动中自己生产的,由于原料不好,做工又差,做出来的毡帽,可想而知是个什么样子了。帽壳平塌塌的,帽沿往下吊,样子不好看,大家都不愿戴。
有一天,警卫员从外面拿回来一顶这种帽子,一边给毛泽东看,一边反映大家的意见。并说:“这帽子戴着挺暖和的,可就是样子不好,一戴上就惹人发笑,所以没人肯戴。”
毛泽东听罢,把毡帽接过去,拿在手里看了看,然后笑着说:“这帽子不错呀,没人戴我戴。”说着,就把毡帽戴在头上,还故意到院子里走了一圈,让大家看,惹得人们都笑了。以后,毛泽东外出开会、作报告,还常常戴着这顶毡帽子。他带了头,大家也乐于戴了。后来,边区人民编了一段顺口溜:“八路军,土包子,头上戴着毡帽子,打仗就像钢炮子,敌人见了像龟孙子。”
说实在的,人要衣装,毛泽东戴上那红五星军帽的确比戴毡帽英俊多了,美国记者斯诺早就看出了这一点。1936年在保安,有一天,斯诺提出要给毛泽东照相,他欣然应允。在窑洞外选取了背景,斯诺突然发现毛泽东身穿着军装,但没戴帽子,头发又很长,他坚持要毛泽东戴上缀有红五星的军帽,当时毛泽东没带。斯诺灵机一动,迅速从自己头上摘下那顶崭新的军帽,戴在毛泽东的头上。快门响了,一张毛泽东头戴红五星八角帽的照片诞生了。这个历史性镜头,于当年11月14日首次刊登于上海的英文报纸《密勒氏评论》,从而流传于海内外。那顶红军帽在斯诺逝世后由其夫人赠给了中国政府。到重庆谈判,戴军帽当然不适合。
“主席,你戴上这顶试试吧,重庆的目光是很锐利的。”周恩来摘下自己的盔式帽,递给毛泽东。
毛泽东接过帽子戴上,不大不小正合适。他幽默他说:“恩来,我可夺人所好喽!这顶帽子是不是专为我准备的?”接着,毛泽东又问:“恩来,那你戴什么呢?”
“我还有。再说,重庆我比你熟,总是可以搞到一顶的,这顶就送给你吧。”周恩来回答着。
“好,那我就戴吧。”毛泽东笑了笑。
9点多钟,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同乘一辆抗战期间由南洋华侨捐赠的救护车,直驶飞机场。毛泽东缓缓登上飞机,机场上成千上万送行的人们像是停止了呼吸,大家都在默默地为他祝福。毛泽东走到机舱口,停住了脚步,他回过头来,又一次深情地望了望这块用小米、南瓜养育中国革命的神圣土地,望了望成千上万涌过来送行的人群,百感交集。他慢慢摘下那顶盔式帽,庄重地举起来,高高地举过头顶,微笑着向送行的人们有力地挥动着,挥动着……
地上的人群沸腾了!
“吉斯”车咔嚓一声,停在毛泽东的下榻处,打断了毛泽东的回忆。
11月6日,毛泽东出席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庆典,他在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满怀信心地预言:“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管反动派怎样企图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并且将必然取得胜利。”以后,毛泽东又参加了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11月16日他代表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宣言》上签字。
|
|
|
|
|
|
|
|
|
|
毛泽东遗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遗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