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求知篇:最推崇的古典小说《红楼梦》 |
2009-02-18 16:00:39 |
|
作者:《毛泽东遗物事典》 |
浏览次数: |
|
|
|
|
毛泽东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和语言十分欣赏,他多次讲到凤姐这个人物写得好,1937年4月28日,毛泽东在“鲁艺”作题为《怎样做艺术家》的演讲时,谈到《红楼梦》的细节描写时说:书上描写贾琏从尤二姐那里回去的时候,“跨马认蹬而去”,非有经验写不出“认蹬”二字。他以此说明要写出耐人寻味、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在1973年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还饶有兴趣地提起《红楼梦》中的一个细节描写:贾母一死,大家都哭,其实各有各的心事,各有备的目的。如果一样,就没有个性了。哭是共性,但伤心之处不同。我劝人们去看看柳嫂子同秦显家的争夺厨房那几段描写。他还常在讲话和文章中引用《红楼梦》中的语言或故事,以帮助说理,增加语言表达效果,并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三反”时,用“贾政做官”的故事,来教育党的干部警惕受人包围;在1957年3月1日最高国务会议的结束语中,为说明大国的事情并不那么好办,他用了王熙凤对刘姥姥说的一句话——“大有大的难处”;在同年的宣传工作会议上,用王熙凤说过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来鼓励立志改革的仁人志士。在访苏的时候,用林黛玉说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来比喻国际形势;在1958年召开的成都会议上,用小红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来说明聚散的辩证法和事物的转化。
《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这部小说的研究,已构成了一门专门学问——红学。由于毛泽东喜爱《红楼梦》,所以他也极关心《红楼梦》的研究,对有影响的学术观点和“红学”研究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是个名符其实的“红学通”。红学各家虽然各有发明,从最早的评点派,到后来的索隐派,以至胡适、俞平伯考证派的新红学等,都没有像毛泽东这样把它当作一部清代社会史来读,他对《红楼梦》的见解,可谓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
|
|
|
|
|
|
|
|
|
毛泽东遗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遗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