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红色故事
中央苏区第一所红军学校——闽西红军学校(组图)
2012-10-18 12:02:57
来源: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
作者:陈淑如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红军转入以正规兵团运动战进行大规模反“围剿”作战阶段后,随着人员的消耗、补充和兵力的发展,必须加强干部的培养和部队的训练。游击战争时期的简单教导队和随营学校等,已不能完成新的任务。于是,为了培养红军干部人才,适应红军迅速发展壮大的需要,1930年初,各根据地的红军先后开始建立红军学校,与此同时,中共闽西特委也在红四军随营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所正规军校——闽西红军学校。

    闽西红军学校校长谭希林,政委邓子恢,第一期接收学员200人,学制4个月。学员们来自龙岩、长汀、上杭、永定、武平等闽西地区的赤卫队员及游击队员中的积极分子和红军部队中的优秀战士。

    闽西红军学校虽然是初办,但新学员在入学、学习课目和生活值日制度方面都需经过十分规范严格的的考核方能进入学校。如新学员入学时要进行体检,文化考试及军事技术摸底,文化考试主要是文化摸底,因学员都是贫苦工人农民出身,所以会识字的不多,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另外,学员们军事技术基础也差,有很多学员还没有拿过枪,个别学员在操场上连“稍息”、“立正”、“原地转法”都不会,都是刚走出水田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迫切需要进行军事训练。进行身体检查那就更简单些,只是让学员在操场上做一下走步、跑步、跳跃等动作,因都挑选的优秀青年,一般都通过了体检。

    闽西红军学校始终坚定贯彻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治工作建设,就算在当时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也仍然造就了一批政治情绪高昂、战斗意志坚定、充满着活力和朝气的领导骨干。这批学员在经过三个多月的训练学习后,每个学员都实现了从一个普通老百姓到一个革命军人的转变,随后,他们分别被分配到部队担任连排指挥员或到广大农村组织和发展革命武装,成为军事技术精湛的骨干力量,推动着闽西地区的武装斗争蓬勃发展。

    1930年3月初,闽西红军学校改名为福建红军学校,招收第二期学员800人,学制仍为4个月。同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强调提出:“闽西、鄂西、赣南现都办有一校,现在均应收归中央军委直接管理。在可能内将闽西、赣南两校合办。”7月,闽西红校由中央军委接管,改名为“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又称“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彭杨军事学校(为纪念澎湃、杨殷两烈士命名)第三分校(地址大池),校长谭希林,政委邓子恢,学制半年,以培养排、连指挥员为主要目标。1931年春,军校随闽西苏维埃政府迁往永定虎岗,改名为“闽粤赣边区红军学校”,校长肖劲光,政委张鼎丞。8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和苏维埃中革军委决定,军校又与红一方面军教导总队、红三军团随营学校合并成立“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址在瑞金城东谢氏祠堂。肖劲光、刘伯承、叶剑英、何长工等先后担任过校长。红校共办了6期,仅1至4期,就为红军部队培养输送了6200多名排以上军政干部,对加强红军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3年10月,中革军委决定,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扩编成立五所军校。即:红军大学(校长何长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步兵学校(又称彭杨步兵学校:校长陈赓、政委黄大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步兵学校(又称公略学校、校长林野)、红军特科学校(校长胡国杰,后孙发力)、地方游击队干部学校(腾代远、刘海云先后担任过校长,主要培养区、县独立团、赤卫队的指挥员)。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血染青山别样红——记长汀女游击英雄队长戴五嫂
·下一篇:朱老总结婚品罐头
·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赴京拜访革命前辈及亲属并征集文物
·我馆举办“闽西与中央苏区”专题讲座(图)
·收藏家丁智先生在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举办毛泽东像章专题收藏展并向我馆捐赠文
·《十送郎调》
·毛委员登门道歉
·走村入户送展览 访贫问苦红土情——我馆到上杭稔田镇连四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
·沈开荣之子沈永和、沈安生到我馆捐赠文物(图)
·张元培将军亲属捐赠文物仪式在我馆举行(组图)
·主席无名——吴吉清《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
·两个红辣椒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