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的抗战史,彰显了革命军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德治军的成功之路。新四军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重视政治工作,善于做政治工作。它有一条很成功的经验,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军事建设和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一道去做。新四军军部在盐城的时候,各方名流云集,如彭康、孙冶方、薛暮桥、范长江、邹韬奋、阿英、贺绿汀。历史充分证明,新四军是一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智慧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
新四军抗战史,彰显了革命军队善于感召群众、善于组织群众共同对敌的政治智慧。新四军在开辟敌后战场中,以模范遵守党的纪律的实际行动,教育和引导群众参加抗敌斗争。在华中,新四军先遣支队初到江南时,群众多不理解,甚至不愿借房子给战士们住。面对这种情况,新四军战士们就在村外或在田野里露营,晚上下雨就在群众屋檐下过夜。新四军以这样的忍耐和艰苦的行动,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使群众消除了误会。抗日根据地千千万万觉醒了的人民群众,很快组织起来。
这些,都是新四军给我们和我们的后辈子孙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如日月光华,弥足珍贵!继承和弘扬“铁军”精神,无疑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缅怀英烈伟绩 弘扬“铁军”精神
刘曙明
在举国欢庆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传来世界最强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感慨万分,心潮澎湃。我为我们的伟大祖国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走向繁荣富强而感到骄傲,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此时此刻,我更加缅怀无数的先烈,更加思念我的父亲刘奎。
父亲是江西省安福县人,1928年参加红军,1937年10月转为新四军,他身经百战,9次负重伤,人称 “打不死的刘奎”。1937年服从党的决定,父亲随八省游击队整编新四军来到了皖南,参加新四军的抗日斗争。“皖南事变”后,党组织决定皖南新四军全部突围到江北,挑选刘奎留下带领两名受伤的同志在地方党组织领导下,坚持皖南游击战争,扩大革命力量。父亲率领游击队运用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先后攻打了旌德大礼村、泾县榔桥、歙县的呈坎、上丰,太平谭家桥、龙门等国民党乡公所,狠很打击了国民党地方顽固派,并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封锁和围剿。 1942年夏末,父亲等皖南游击队领导人到江北向上级汇报工作后,在铜陵张家桥遭遇日军,父亲与警卫员周义富将日军引向自己,英勇还击。子弹打光后跳进水塘隐蔽,日军借朦胧的月光用刺刀在草丛中乱刺。周义富被日军活活刺死,刘奎腰部、胳膊中弹,仍顽强地找到铜陵孙家荡地下党秘密联络点。“打不死的刘奎”的誉称,威震皖南。
有一段苦难的回忆,令华夏儿女共同铭记。有一种伟大的精神,让中华民族永镌心间。父亲的传奇人生仅是中国抗战史上平凡的一页,他也仅仅是浴血奋战的新四军战士中的一员。在父亲的身上我懂得了什么是“铁军”精神。 “铁军”精神集中体现了矢志不移跟党走、坚决听从党指挥的铁的信念,体现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铁的意志和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体现了志同道合、生死与共的铁的团结,体现了军令如山、步调一致的铁的纪律,体现了打不垮、拖不烂的铁的作风。可以说“铁军”精神既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集中反映,也是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生动展示,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鲜明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我们要时刻铭记历史,弘扬“铁军”精神,继续保持我党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