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朱德故乡的人文胜迹。
四川北部仪陇县马鞍镇,群山叠嶂、郁郁葱葱,琳琅山松柏滴翠、俊秀神奇,因孕育了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而名播遐迩。
这是一片神圣的土地,朱德在这里生活了23年,留下了众多的纪念地。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德故居、朱德诞生地,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药铺垭私塾、席家碥私塾、琳琅井、四方田、朱德父母故居、朱德生父朱世林墓、朱德生母钟太夫人墓、朱德故里碑、朱德题词碑等和相关文物保护点。先后被中宣部和教育部、文化部、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文物局、团中央等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被国家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理想的瞻仰怀念、学习观光胜地。
从琳琅山南麓进入朱德故居纪念地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造型呈八字状的功勋牌坊,坊额上书“朱德故居纪念园”。由此而入,沿山势绿色车道而行,拾206级军功道台阶而上,朱德汉白玉像向人们挥手致意。泥墙黑瓦的四合院迎面而来:“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邓小平题写的馆名金光闪闪。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1978年12月13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兴建,1982年8月1日落成开馆。2004年8月,在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切关怀下,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进行了改扩建。改扩建融合了川北民居传统和现代建筑风格,外观古朴典雅,内部装饰现代,陈列着朱德同志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生平事迹。陈列以丰富的实物和图片史料,采用多媒体、场景、浮雕、模型、油画等高科技、艺术手段,生动翔实地展示了一代元戎朱德同志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彪炳史册的历史功勋和革命到底的伟大精神。2007年5月,荣获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评选特别奖。
纪念馆出来向西,翠竹青树掩映的小路分外宁静。一条道经梅廊,来到“琳琅井”。这是1900年夏天,马鞍大旱,为克服天旱,朱德亲手挖掘了这一口小土井,后人取名为“琳琅井”。1996年朱德诞生110周年之际,四川省计委捐资维修,增设井台,建碑亭一座,内立一大理石碑书“饮水思源”,教世人吃水不忘挖井人。前行便是故居旁百年“双柏树”,朱德小时候在双柏树架上横木做单杠,用以锻炼身体。另一条道经大湾堰、山河志、海量亭到故居前的朱家祖业田“四方田”,朱德小时候在田中养鱼摸鱼劳作。
两条道的交汇处,一幢土木结构的三合院建筑坐南向北,于琳琅山和马鞍山之间,洋溢着川北民居气息。这就是“朱德故居”,正门上方悬挂郭沫若题写的匾额。它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公元1820年),是朱家先辈从广东入川的第二住地,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朱德9岁那年,家因地主逼租夺债,他便随着养父母从2公里之外的出生地李家湾迁居到这里,一住就是14年。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穿堂屋进左侧屋,踏上9级木梯,这里是朱德的卧室:木架床、谷草垫、黄篾席、印花被、麻布帐,一切都是100多年模样;靠右边一桌、一椅、一桐油灯盏。靠窗原是泥墙,朱德当年为了读书方便,开凿小洞引入阳光——就是这样简陋的条件下,朱德伏案潜心读书,学习文化知识,树立理想信念。故居内陈列了大量朱家先祖用过的实物,是不可多得的民俗教材。
与故居相邻的是朱家老屋,这里原本是朱家人聚会的地方,现办起了“朱德家世陈列”。
移步继续向西,朱德当年栽植的“嘉陵桑”,老枝新发,已成片成园。一条石径通向琳琅山东侧的大垭豁,1909年,23岁的朱德就是从这里走出大山走向革命。大垭豁沿琳琅山东麓,一条混凝土公路向西蜿蜒2公里,这里是李家湾。“朱德诞生地”就位于琳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