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旅游建设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旅游意义
  当前位置: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京津冀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区新闻>>正文
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沪浙红色旅游区
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
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东北红色旅游区
鲁苏皖红色旅游区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太行山红色旅游区
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蓟县旱店子村:大山深处的红色旅游村
2012-04-16 00:06:43
来源:天津北方网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一道山梁把蓟县旱店子村和北京平谷区隔开。

  这是蓟县大山深处,西北边界的一个小村庄。很少有人知道,旱店子是天津老区红色旅游的创始地。当蓟县盘山、九山顶、毛家峪等地旅游办得红红火火的时候,这处老区的红色旅游却遇到了一些“烦恼”。

  “后花园中的后花苑”

  出了蓟县县城,沿着津围公路向北行驶,透过车窗看去,桃花还没有全部开放,几株桃树枝杈上已钻出粉红色的花骨朵,而山坡上草木也泛着青绿,一切都显得那样安逸。

  “我们这里不但有很多抗日遗迹,风景也特别好,您要是再过几天来,能看到这满山的花开,那可是香飘十里呀。”陪同记者进山的旱店子村刘文斗主任说,旱店子村属于蓟县罗庄子镇,这里地处京津两地交界,四面环山,虽然较偏僻,但春季山花烂漫,草长莺飞。夏天山上橡林松涛,绿荫蔽日,秋日百果飘香,层林尽染,自然风光非常好,被人誉为“后花园中的后花苑”。但在成为红色旅游区以前,这里却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

  “以前俺这里谁也不懂搞旅游,而村里地太少,种粮食还不够自家口粮,过去村民就靠种果树,用果子换粮食。”刘文斗说,全村只有148户,493口人,虽然山地面积很大,但能分给村民可耕种的土地却只有390亩,平均每人还不到1亩地,每年秋天,村民不但要忙着采摘果子,还要骑自行车驮着自家果实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城去换粮食,生活非常困难,而2006年,红色旅游景区的建立,才让这里村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旅游比种地收入高十倍

  淇涞农家院是红色旅游村里设施最好的农家院,58岁的村民曹瑞霞是这里的老板娘。“这红色旅游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曹瑞霞介绍说,旱店子村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是八路军盘山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战场,在这里,八路军前后和日寇发生过大小战斗上百次,包森司令曾在这里养伤和指挥战斗。

  “想听抗日故事,每个村里人都能给你讲上几段,这就是咱们红色旅游村的特点。”曹瑞霞说,2006年以前,她和老伴刘福明靠种地为生,除了村里分的地种些玉米作为口粮,剩下的就是开垦山地种些果树,卖果子的钱供孩子读书并维持全家生活。每天起早贪黑,一年下来收入5000多元,而这在村里还算是收入高的。

  “我是第一批报名办农家院的村民。”曹瑞霞说,她从普通山民到农家院老板,就是倚仗着村里建起红色旅游区,而蓟县红色抗日区域很多,他们的小村庄却是第一个提出红色旅游概念的。

  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天津市老区促进会的负责人到旱店子调研,看到村民生活很艰苦,于是联合县政府,帮村里引资几十万元建立了“抗日胜利纪念碑”、“警示门”、“警世钟”等几处红色旅游景点。

  抓住这个机遇,2006年,曹瑞霞和老伴刘福明拿出所有积蓄,把自己家的住房改成了农家院。曹瑞霞说,农家院建立了,但是客人从哪来,山民们没有客源。于是各方再次向这个老区村伸出援手,并由村委会负责统一联系市内旅行社,带游客到村里来旅游,慢慢地开始有些回头客了,在生意最好的时候,他们家一天能接待100多名游客。

  “自从经营农家院,一年能有五六万元的收入,比以前种地收益整整增加了十倍。”曹瑞霞说。

  这几年盘山等地农家院由于生意火爆,已经涨到每人每天120元左右了,但曹瑞霞说,红色老区毕竟地处大山深处,客源有限,因此村里的农家院基本没有涨价,在农家院住宿一晚吃三餐,每人只要80元。

  酒香也怕巷子深

  在村委会的对面,记者看到村里正在修建一处戏台。“夏天来这里旅游的客人就可以听戏、开篝火晚会了。”村民张立新说,希望村里这些新的旅游举措能带动今年的游客数量。

  原来与曹瑞霞的农家院相比,张立新和刘文英等村民经营的农家院这两年面临客源萎缩、经营难以维持的困境。

  张立新也是最早一批经营农家院的农户。她说,近两年游客比以前少了很多。虽然周边群山的景色很漂亮,又是“红色旅游”的发源地,但旱店子村毕竟在大山里面,知名度低,很多来蓟县旅游的游客在山外就被截留了。虽然村里红色旅游搞了六年,但与盘山、九山顶、毛家峪等地相比,发展还是比较慢。

  据旱店子村的村主任刘文斗说,村里旅游目前的确遇到一些瓶颈,主要原因还是红色旅游区的知名度不够,另外,村里有能力经营农家院的农户也不多,不能形成一种良性的旅游经营氛围。

  “过去不愁游客上门,现在客源少了,影响农民搞旅游的积极性。”刘文斗说,目前,村里农家院的生活设施、居住条件还比较简陋,而游客现在对环境、住宿等要求都在提高,所以村里现在也正在发动有经济能力的村民提高农家院的服务质量和扩大接待规模。

  刘主任说,为了发展这个边界小村的旅游,村里已经相继投入上百万元,用来改造周边旅游环境,修上山道路、建游客接待中心、绿化周边山地。

  红色旅游等您支招

  80岁的刘国仁老人是“花峪”惨案的幸存者之一。1941年,日本鬼子进山扫荡,在旱店子村西面的“花峪”对村民进行集体屠杀,当时年仅9岁的刘国仁侥幸从死人堆里逃了出来。

  刘老汉是抗战历史的见证人,很多来村里旅游的游客也常常来老人家中拜访老人,听老爷子讲那桩惨案。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天津耀华中学举办首届“周恩来班”命名表彰会
·下一篇:与历史的一次亲密接触――走进西柏坡纪念馆
无相关新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