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学新闻
万泉河水清又清 红色经典润人心(组图)
2025-02-21 12:13:20
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 刘邓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2月1日,游客在位于海南省琼海市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参观。新华社发(蒙钟德摄)

    《红色娘子军》是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琼崖红军女战士的革命事迹通过电影、戏曲、舞蹈、报告文学等多种形式,享誉海内外。每当“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旋律响起,人们脑海中总会想起一幕幕画面。春节期间,很多游客专程前往位于海南省琼海市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参观,重温红色经典,感受红色文化。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于2000年5月1日建成,2023年9月23日,经过修缮改造和改陈布展,重新向公众开放。园内有红色娘子军纪念馆、和平广场、大型主题雕塑等,馆内有《战地琼花——红色娘子军主题陈列》,整体展陈面积1760平方米,通过文物、图片、多媒体等,全面展现了红色娘子军的革命历史及相关经典文艺作品。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讲解员王添介绍,红色娘子军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支成建制的女子战斗连队,1931年5月1日成立,经历过大小战斗50多场。20世纪50年代,海南军区政治部宣传干事刘文韶发掘了这支女子战斗连队的事迹,发表了一篇报告文学《红色娘子军》,首次提出“红色娘子军”这一名称。红色寓意革命,娘子军包括女干部、女兵,既威武又响亮,得到广泛认同,一直被沿用至今。

讲解员为游客讲解红色娘子军革命事迹。新华社记者刘邓 摄

    “今天来纪念园一看,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觉,有共鸣。”一位来自安徽、曾当过民兵的老人如是说。

2月1日,游客在位于海南省琼海市的红色娘子军纪念馆参观。新华社发(蒙钟德摄)

    来自甘肃、在海南省澄迈县旅居养老的张玮娟对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如数家珍。她回忆说,《红色娘子军》是她小时候的经典电影,看了很多遍,一直都很敬佩娘子军干革命的觉悟和事迹。

    “好的文艺作品让人记一辈子。”张玮娟说,“参观完我感到很震撼!如今,战争年代虽然已经远去,但应该让年轻人知道,一切来之不易,要艰苦奋斗,红色教育要代代相传。”

    如何让年轻人既喜欢又认同红色经典,已成为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新的课题。

2月1日,游客在位于海南省琼海市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广场合影留念。新华社发(蒙钟德摄)

    “每逢寒暑假,不少家长会带小朋友来研学旅游,所以我们设计活动时,会专门针对小朋友的需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管理中心宣传教育部负责人孙积龙说,“比如‘小琼花’卡通人物,就是园区自主设计的,既生动活泼,又体现了红色娘子军的战斗形象。结合文物和‘小琼花’开发的文创产品,非常受欢迎。”

游客在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内挑选“小琼花”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刘邓 摄

    跟“小琼花”卡通人偶来一张合影,听红色娘子军后人讲一个故事,和家长们一起看一场《红色娘子军》电影,投壶送福,蛇年谜语猜猜猜,剪纸、椰雕、糖画,小琼花的“山海经”研学科普笔记展……这个春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可以体验的项目不少,还举办了新春系列主题活动,将红色教育与民俗文化、科普教育、非遗技艺体验结合起来,寓教于乐。

游客在纪念馆内欣赏经典电影《红色娘子军》。新华社记者刘邓 摄

    “我觉得集章很有意思,这种方式让我更有兴趣去了解红色娘子军的事迹。还有在纪念馆内看《红色娘子军》电影,感觉很特别。”从合肥来海南旅游的六年级学生刘一诺在参观体验后的感受是“印象深刻”。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海南省史志馆获评海南省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下一篇:无
·中红网-明红艺:传承红色经典 不负韶华使命——明港红色艺术团举行2025年迎春晚
·宁波市大学生红色经典故事情景表演大赛成功举办
·诵红色经典 扬时代精神——周恩来故居赴白鹭湖中学举行“周恩来青年时期诗歌诵读
·中红网-卓尚栋、陈天乐、郑爱国:《我是党员我是兵》被广东南国书香节选入“红色
·“音乐兰台 筑梦珞珈”红色经典大思政课唱响珞珈山
·重温红色经典 传承爱国情怀(组图)
·延安精神进校园暨云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经典朗诵大赛富源县赛区启动仪式举行(组图
·张光军:延安精神进校园暨云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经典朗诵大赛富源县赛区启动仪式举
·特稿:延安精神进校园暨云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经典朗诵大赛富源县赛区启动仪式举行
·延寿县关工委:延寿县举行农民红色经典诵读大赛(组图)
解放海南红色研学旅行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解放海南红色研学旅行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解放海南红色研学旅行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解放海南红色研学旅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