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播报
红色金融遗产的历史价值与保护利用研究——以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为例(组图)
2025-07-04 14:22:12
作者: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李安萍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红色金融遗产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支持革命战争、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而建立的金融机构和进行的金融活动所留下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它凝结着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与制度创新智慧,是革命文物体系中不可或缺且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明确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并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作为我国早期工人股份制金融实践的重要成果,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开展经济斗争的历史进程,是极具代表性的红色金融遗产。本研究聚焦于此,旨在深入挖掘该股票在工人运动史、中国共产党早期经济实践探索以及红色金融文化传承中的独特历史价值,并探索结合预防性保护技术与数字化展示手段,拓展其在当代的活化利用路径,使其成为传承革命精神、丰富红色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一、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的历史背景与基本概况

    1.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与经济自救需求

    20世纪初,安源路矿(萍乡煤矿与株萍铁路合称)作为中国近代工业重要基地,聚集大量产业工人。萍乡煤矿作为清末洋务运动的产物,是当时中国最大工业企业——汉冶萍公司的核心厂矿。由于长期依赖德日贷款,路矿生产经营被帝国主义操控。路矿工人遭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与官僚买办的多重压迫:每天工作超12小时,日薪仅有2至3角,实际到手却只有铜元二十六七枚(当时银元一元可换二百一十余枚铜元),生存境况极为艰难。“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的民谣正是他们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劳动条件恶劣、薪资微薄,加之商人对生活物资的高价盘剥,安源工人的自发反抗斗争从未停息过。安源路矿因其重要的产业地位与工人抗争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区域。1921年秋、冬,毛泽东两次到安源,下矿井、进工棚,调研工人生产生活状况,开展阶级教育与革命启蒙。同年10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成立后,毛泽东派李立三等党员骨干进驻安源,组建工会组织、开办工人夜校,为工人运动发展奠定组织与思想基础。1922年5月1日,在李立三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成为领导工人团结斗争的核心组织。同年7月,俱乐部遵照中共二大关于“工人消费合作社是工人利益自卫组织”的指示,针对当时安源商品物价高昂、银元兑换困难等问题,成立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由李立三兼任经理。俱乐部以“创办消费合作社可买便宜货”为口号向群众宣传,吸引了众多工人加入了俱乐部。

    在中共“一大”“二大”和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推动下,全国罢工浪潮迭起。1922年9月14日,在中共湘区委员会和刘少奇、李立三的领导下,1.3万安源路矿工人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工人俱乐部发表罢工宣言,提出保障工人权利、发清欠饷、增加工资、改善待遇等正当诉求。经过与路矿当局的谈判与斗争,工友的要求得到了基本满足,签订了《十三条协议》(图1),罢工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这次大罢工的胜利,工人俱乐部和合作社影响力大增,工友们开始踊跃报名加入俱乐部,俱乐部成员由罢工前的700多人猛增到1.2万余人。为进一步打破商人经济垄断、改善工人生活,合作社开创性采用股份制筹资模式,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由此诞生,成为工人阶级探索经济自救的重要实践成果。

图1:《十三条协议》

    2.发展历程:从初创到转型的红色经济实践

    1922年7月,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以百余元资金启动运营。因规模有限,寄设于工人补习学校内,经营范围仅面向工人俱乐部成员售卖日用百货。尽管条件简陋,规模微小,但它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开展互助经济实践的勇敢尝试,是早期探索路上的一颗火种。

    同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为打破奸商盘剥、减轻工人生活负担,工人俱乐部决定扩大合作社规模。11月,毛泽东派易礼容和时任文化书社经理的毛泽民等人前往安源,推进合作社扩充工作。易礼容接替李立三任总经理,毛泽民任兑换股经理,凭借出色的表现,后升任代总经理。

    当时,工人在货币兑换与物价方面深受矿局和商人剥削。矿局强制工人将银元、铜元兑换成低值矿票,还与商人操纵银价与物价。每当工人发薪时,银元就会跌价,物价则暴涨;而当工人工资快用完时,银元又涨价,如此反复地榨取工人血汗。毛泽民到合作社后,深入工人家庭,了解工人需求,迅速拓展布匹、油脂等经营品类。为了降低成本,他亲自或派人前往长沙、汉口等地采购货物,借助株萍铁路职工顺车运输,使得合作社商品价格比市场价低三分之一以上,实实在在地兑现了“买到便宜货”的承诺,赢得了工人的信任与支持。

    然而,随着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短缺的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毛泽民敏锐地意识到,合作社要想真正经营得有声有色,切实帮助工人减轻经济负担,就必须面向工人发行股票,扩充本金,同时保障按市值兑换货币,让工人参与分红。1923年初,经工人俱乐部最高代表会议的慎重决定,以易礼容、毛泽民的名义通过招股募资发行消费合作社股票,并精心制定了《招股简章》。这一创举意义重大,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发行的第一张股票。

    在充裕资金的有力支持下,1923年2月7日,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图2)在安源老后街一幢二层楼正式挂牌对外营业。此后它迅速发展壮大,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创新金融服务。不仅免费为工人兑换银圆铜圆,解决他们在货币兑换中的困扰,还发行债券,为合作社的发展筹集更多资金,增设储蓄业务,帮助工人合理规划财富,极大地便利了工人的经济生活。至此,合作社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独立领导开办的工人经济组织,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

图2: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在老后街独设门面,开始营业。

    1923年7月,易礼容调走,毛泽民接任第三任总经理。月底,合作社进行营业结算,开业半年,基金储备达到18600元,销售总额为76980余元,纯利385元,扣除开支,实际盈利23元。虽然盈利数额不多,但却验证了合作社运营模式的可行性,为后续发展注入了信心。8月,工人俱乐部改组带动合作社整顿,然而,由于实施对部员廉价、对外平价的策略,当年后期出现亏损。1924年12月底第二次结算时,合作社有基金28321元,销售总额为76223元,获纯利3829元,但因管理不善、贪污及矿局不发工饷等问题,实际亏损超4400元。面对困境,合作社积极改革调整,经营状况逐步好转。到1925年9月,合作社现款基金加上存货达5万多元,由此积累起雄厚的工会基金。安源工人俱乐部凭借这笔资金,一方面大力发展自身建设,为工人提供生活便利与教育机会;另一方面,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提供经费援助。在1925年9月以前,安源工人俱乐部始终是中共全党活动经费的重要储备点之一,在党的早期发展历程中作出重要贡献。

    1925年,反革命势力猖獗,9月21日,汉冶萍公司与军阀武装狼狈为奸,悍然包围工人俱乐部,致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被迫关闭。尽管合作社存续仅三年,却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经济实践中书写了壮丽篇章,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它不仅显著改善工人经济生活,有力凝聚工人斗争力量,更在金融制度创新、运营模式构建等方面大胆探索,为早期红色金融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成为党探索经济发展道路上一座不朽的里程碑。

    3.股票特征:制度创新与文化符号的深度融合

    在江西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内,珍藏着十余张意义非凡的红色股票。例如1923年2月13日安源工人张海秋认购的股票(总经理:易礼容)(图3),以及1924年11月7日安源工人刘子杰认购的股票(总经理:毛泽民)等都弥足珍贵。

图3:安源工人张海秋认购的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

    这些股票采用纸质彩色石印工艺制作,形制规整,规格为长25厘米、宽12.5厘米。其正面为红色油墨印刷铅字,布局严谨,庄重典雅。股票上方自右至左横排印着“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的红色字样;票头下方则以直行形式红墨石印股值、总经理姓名、股票填开管理单位等;持股人姓名、持股数量、股值金额及填开时间等内容,均用毛笔黑墨填写,字迹清晰规范。票面加盖五枚印章:在持股人姓名两侧空白处分别盖有“民国十二年股息付讫”“民国十三年股息付讫”两个印章,并分别加盖消费合作社和总经理的蓝墨印章,有力印证其合法性与权威性。股票背面为直行蓝墨石印合作社的招股简章,对合作社经营范围、股息分配规则、入股条件等关键内容作出明确说明,为工人提供了清晰的投资指引。

    合作社《招股简章》规定:每股股值洋5角,计划发行2000股。凡俱乐部部员,月薪9元以下者,劝其购买1股;9元以上者,劝其购买2股;多购不限。股息每年按八分四计算。红利按百分之40分配股东、百分之30留作合作社基金、百分之20拨付俱乐部基金、百分之10作为办事员酬劳的方案分配,切实保障工人权益。凭借俱乐部在领导罢工斗争中积累的深厚威望,工人认购踊跃,最终认购15600余股,筹集股金7800多元。这些股票不仅展现了股份制经济的规范特质,更以文字与图案为载体,生动诠释了工人阶级团结互助的革命精神,成为红色金融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二、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的历史价值解析

    1.历史见证维度:工人运动从政治抗争到经济自主的实践转型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实物史料。在合作社运营过程中,创新性地实施“按工资分级认购”制度(月薪9元以下认购1股,9元以上认购2股),这一制度设计将马克思主义阶级互助理论与股份制经济实践有机结合,有效打破资本家对工人经济生活的垄断控制。现存股票上详细记载的持股工人姓名、入股金额等信息,不仅印证了15600余股的认购规模,更体现出工人阶级对经济权益的主动追求。通过股票认购机制,工人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及党组织之间建立起紧密的经济联系,极大增强了工人群众的组织认同感,为安源工人运动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早期探索中的制度创新智慧。

    2.经济史研究维度:早期合作经济制度的创新实践与范式构建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早期合作经济的典型样本,构建了具有现代性特征的经济运行体系。其“工资分级劝股、按股分红”的股票发行机制,配套股份制治理结构、民主监督制度及科学的利润分配方案(其中百分之40用于股东分红、百分之30作为合作社发展基金),突破了传统互助组织的运作模式,展现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素。合作社开展的货币兑换、储蓄业务及纸币发行等金融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金融工作的首次系统性探索。这些创新实践不仅为当时工人群众提供了经济保障,更为后续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制度范本,积累了宝贵的经济组织与管理经验,在中国经济制度演进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3.革命文化维度:红色金融精神的物质载体与价值传承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作为珍贵的红色金融遗产,是革命文化价值的载体,为党史教育提供了鲜活的实物教材。其票面以“股金”“股息”“红利”等简洁文字,具象化呈现合作社“使我工友应得之利益日益加多”的初心使命,通过“实物叙事”突破传统史料局限,直观还原工人以小额资金入股的经济互助场景,让参观者得以沉浸式感受党领导经济斗争的历程。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行的首支红色股票,它不仅揭开中共红色金融实践的序幕,更孕育了“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安源精神,其承载的红色金融精神为当代金融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滋养,对推进金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三、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的保护利用路径

    现存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的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作为珍贵的红色金融遗产,因年代久远面临材质老化、霉变、墨迹褪色等保存难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现从预防性保护、数字化赋能、文旅融合等方面,提出系统性保护利用策略。

    (一)构建预防性保护技术体系

    1.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与档案建设

    建立股票精细化登记系统,包括它的基本信息、年代、产地、类别、材质等详细数据,并进行编号和分类,确保信息准确完整。同步建立影像数据库,通过高清摄影、三维扫描等方式记录票面细节,形成可追溯的数字档案;档案管理实行加密存储与权限分级,保障数据安全与学术研究调用需求。

    2.智能化环境监测与精准调控

    股票作为纸质文物,温湿度、气体污染物、光辐射、有害生物、自然灾害等都会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存放股票的场所环境尤为重要。库房环境管控(图4):在股票所收藏的库房部署高精度环境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强度、有害气体浓度等参数,联动恒温恒湿空调、空气净化设备及防紫外线遮光系统,动态平衡环境指标。存储载体优化:根据股票规格定制无酸囊匣和无酸纸袋,隔绝酸性气体侵蚀;采用隔板式恒湿储藏柜分类存放,相对湿度的控制精度在±百分之3左右;更换展厅展柜,使用高密封性、防紫外线的夹胶玻璃展柜,柜内配置电子恒湿机,便于控制展厅内小空间所处环境的湿度变化。

图4: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 恒温恒湿库房存放实景

    3.专业化修复与预防性保护机制

    运用激光扫描与光谱分析技术构建三维数字模型及材质数据库,解析纸张纤维与油墨成分;组建文物保护专家团队,采用无酸材料修补破损处,通过脱酸处理提升纤维稳定性,结合传统装裱与现代封套技术加固脆弱股票。建立环境监控、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的管理机制,定期形成监测报告;规范股票出入库、拍照、运输等流程,明确文物保管科、陈列设计科等多部门协同职责,通过定期审计与监督制度,确保保护措施落地。

    (二)推动数字化展示与价值传播

    1.高精度数字资源库建设

    运用8K超高清采集、三维激光扫描及多光谱成像技术,构建股票数字孪生模型,深度还原褪色文字与历史细节;整合股票信息登记系统与影像数据库,打造集基础数据、三维模型、材质分析于一体的数字资源库,为学术研究与公众展示夯实数据基础。

    2.沉浸式线上展示平台搭建

    建设红色金融遗产数字化平台,融合VR/AR/AI技术,以股票发行背景、合作社发展与工人运动为主线,打造沉浸式历史场景;与全国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实现数据共享机制,通过3D全景漫游、智能讲解等功能扩大传播覆盖面。

    3.多元化文化传播矩阵构建

    创作红色股票纪录片、短视频等融媒体内容,借助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传播股票历史价值;联合主流媒体开设“红色金融史”专题栏目,深入解读股票背后的革命意义。在学校、社区、企业开展红色金融讲座与巡回展览,开发研学课程;与金融院校合作编写教材,将股票案例纳入金融史教育,同步建设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旧址实践基地。

    (三)深化文旅融合与创新发展

    1.主题化展览与体验场景设计

    以“红色金融事业的先河”主题,在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旧址打造沉浸式展览空间。通过场景复原(图5、图6)与多媒体互动装置,重现合作社货物琳琅、交易繁忙的场景,诠释股票经济与革命价值。策划红色金融沉浸式剧本游,设计“股票发行模拟”等互动环节,让参与者代入历史角色;搭配知识竞赛,以多元形式深化红色金融历史认知与沉浸体验。

图5: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一楼复原场景

图6: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二楼复原场景

    2.创意化文创产品开发与运营

    以股票图案、文字为核心设计元素,开发徽章、笔记本、数字藏品等系列文创产品,联合设计师与文创企业注入现代设计理念;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纪念馆商店相结合销售模式,让红色金融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3.红色金融教育与公众普及推广

    将股票金融知识纳入金融院校课程体现和党校干部培训内容,开发红色金融主题大思政课,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事业发展脉络;开展“红色金融进社区”活动,通过典型案例剖析、风险防范宣讲提升公众金融素养;依托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旧址,打造沉浸式金融史科普基地。通过数字化保护技术、智慧文旅融合、教育资源开发的全链条推进,实现红色金融文物从静态保存向动态活化转变,充分释放其历史价值、教育价值和时代意义。

    结论: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作为红色金融遗产的“活化石”,其价值早已超越单纯的经济凭证范畴。它铭刻着党领导工人打破资本枷锁的首创精神,承载着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见证了早期共产党人探索经济自主、改善工人生活的艰辛历程与卓越智慧。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科技赋能红色金融遗存保护,实现“物理存续”与“价值再生”的双重突破,使其成为讲述中国道路、阐释制度优势的生动教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方能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筑牢文化自信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该文系萍乡市社科联2025年度社科规划课题立项项目“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区建设研究专项《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研究》(2025PXSK10)”阶段性成果。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热潮来袭!青春安源宣讲团走进江西艺术职业学院(组图)
·下一篇:无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开展“清明祭英烈 精神永传承”主题活动(组图)
·徐文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开展“清明祭英烈 精神永传承”主题活动(组图)
·特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开展“清明祭英烈 精神永传承”主题活动(组图)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召开本土新媒体达人座谈会(图)
·徐文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召开本土新媒体达人座谈会(图)
·特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召开本土新媒体达人座谈会(图)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黄领同志荣获江西省高校思政课优秀特聘教授(组图)
·李安萍:革命纪念馆馆藏口述史料的整理、价值与展望
·积淀成果 扬帆新程: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2024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圆满落幕
·徐文卿:积淀成果 扬帆新程: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2024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江西红色旅游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西红色旅游”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红色旅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红色旅游”。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