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七年九月,甘祖昌将军从新疆军区离休带领全家回乡当农民,一时在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佳话。那时我才八岁,正在南陂小学读高小,学校经常请甘将军到我们学校讲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故事,从那时起我就对甘祖昌将军怀着一种敬仰之心。
甘将军回乡后深得当地群众的爱戴和拥护,他热心公益事业,他一心为集体,一切为百姓着想,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德,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甘家、屋场、沿背、洋桥等村旱田多,长期靠天种地,每遇旱灾年大片土地颗粒无收。1965年,甘将军捐资并亲自带领群众兴建了江山水库,解决了近万亩水田严重缺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甘将军找到从西藏军区离休回家的水电工程师刘乃基,商讨在江山建电站的事,两人很快达成共识,立即组织人员测量。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甘将军带头捐款,亲自到萍乡去购买水泥,到省机械厅要设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一座中型水电站于一九七零年并网发电,为当地后期的工农业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200KW电站建成后,甘将军于一九七一年提出要在公社建个农业机械修理厂(农机厂),他说:“建农机厂的目的是帮农户修理农业机械,让农民的农具和小型机械病了有院住。”在他的倡导下,同年在坊楼大队一个旧祠堂里办起了几个车间,当时只有两个铁匠和三个木匠,负责人由公社里指派,会计、出纳由公社企业办工作人员兼任。当时主要生产脚踩打谷机和犁头嘴、铁钯。有一天,甘将军来厂视察,看了厂里的情况,他大发脾气说:“这是农机厂吗?农机在哪里?”当场,他就召集有关人员开了个座谈会,他提出“厂子要扩大,设备要添置”。会后,他立刻到901大队去联系,他说:“我已与901领导联系了,选几个有文化的人去,选思想好、一心为公的人去学习。”事后,我把甘将军提出的要求在企业办例会上提出来了,大家一致同意派人去学习,当时派了五个人去学习(3男2女),这边派人去学习,那边就在坊楼村的一块荒地上建厂房。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厂房建好了,甘将军从吉安计委要来的设备也到了,设备中有20#车床、18#车床、空气锤等各种设备近20个型号。设备到达之后,企业办请了901师傅帮忙安装,经过近一个月的安装调试,同年的10月1号(国庆节),新设备在901师傅的指导下正式运转了。当时为了进一步加强产品的质量问题,甘将军从南昌洪都机械厂请来了三名翻沙师傅,这样从原来单一生产打谷机到后来能生产割晒机到煤矿上的煤机等。那时坊楼拥有各种拖拉机近20台,大修、小修也都在农机厂修理。
1969年,坊楼企业办有个有石灰厂,这个厂设在塘头一个小山坡上,那座山石灰石资源丰富,甘将军取了几块石灰石到萍专水泥厂化验,化验结果该材料是造水泥的上好原料。他回家后立即日集企业办领导开会,在会上,甘将军提出说:“全公社有15个村,修水渠,架桥梁,修公路以及老百姓建房子都要用水泥,我们这里资源丰富,我想为了解决建设中的困难,我建议在塘头建个水泥厂。”大家一致表示同意。甘将军又说:“大家不要有顾虑,工程师我去请,工程师的工资由我付,设备我去上级争取,工厂建设要投工投劳就靠大家去想办法,派工到各个村去,如果我们齐心协力这个水泥厂就一定能办成!”甘将军的一席话,使在座的人增添了信心。
当时因地就简,把当地山下的一个庙作食堂,用竹架了几间住房,萍乡青山水泥厂的师傅和甘将军住在一间竹房中个临时办公室就设在塘头一间旧仓库中,平时就在这间仓库中开会。甘将军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大家为甘将军这种创业精神而感动。在甘将军亲自指导下,不到两年的时间建起一座小型水泥厂,年产量达五万吨。随着生产的日渐发展,而后又建起了过磅房、成品车间、配电房、化验室。425#水泥质量可靠,当时水泥除供本地使用以外还要销往茶陵、水新、安福等地。
甘祖昌将军不但注重工业生产、水利建设,还格外重视农业科学技术。1972年冬,在忙完了江山水库、塘头水泥厂、坊楼农机厂之后,他老人家又想到了农业生产,他对乡领导说:“我们有了电,有了水,还有水泥,现在应该是农业科学技术这一块了,农民种田要讲科学,我建议建个农科所,专门研究农业科学,要提高产量就要有人去研究,我们要走在他人前面,凡是农作物都要研究试验如何提高产量,这一建议也得到公社和县农业局的支持,1973年春节过后,甘将军亲自到县农业局要技术员,一个月后坊楼农科所就成立了沿江刘元生任所长,县农业局黄雪和任技术员,其他农技员在各村抽调,在黄技术员的指导下,从南瓜高产到杂交水稻制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时坊楼全公社的杂交种子都来自于农科所,为坊楼的粮食增产丰收提供了优良品种和技术指导。
他关注的不仅是水电、建材、农业、机械,同时也造就了一片片绿洲,开垦塘头茶场、护育大安冲2000亩杉林等等的一切都倾注了甘将军一片心血,留下了甘将军的汗水,甘将军的事迹万言道不尽、千语说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