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武夷山下,悠悠绵水河畔。在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瑞金的东北,壬田镇东南角上,有这么一个村庄,“万里茶道”之“闽赣古驿道”必经之处,又因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州时,路过瑞金取得了南下第一个大胜仗的“壬田战斗”,而更名的“长胜村”。
起义部队南下迎首胜
1927年8月1 日,在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由共产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8月3日,起义军按预定计划开始撤离南昌,南下广东。
图:南昌起义部队行进图
8月25日,以贺龙为军长的第二十军到达瑞金城东北15公里的壬田寨,在大垄里与堵截起义军的“讨共第八路军”右路总指挥钱大均驻赣州部队约5个团遭遇。贺龙亲率第二十军一师三团于上午10时与敌接战,第九军副军长朱德也率部(约一连人)加入战斗。以叶挺为军长(兼起义军前敌总指挥)的第十一军七十二团于下午5时许赶到参战。起义军奋不顾身,愈战愈勇,6时许敌人开始往瑞金,进而往会昌方向溃退。
图:参加南昌起义的将领—左起,朱德、叶挺 、朱克靖、周恩来、刘伯承、贺龙
起义军兵分三路,一路由罗汉岩经长胜过合龙,一路由茶寮崬去壬田,一路由桥岭过黄坑,离开壬田追敌而去。朱德亲率教导团穷追,直至离瑞金城西南30公里的谢坊为止,“壬田战斗”以起义军胜利而结束,这是起义军自南昌起义南下以来,第一场胜仗,意义重大,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起义军的信心。但因敌我力量悬殊,我军浴血奋战,牺牲也很惨重。 起义军追敌的两支部队,其中贺龙和叶挺的部队,一支从罗汉岩经过长胜村的长春亭,通过石拱桥(原是清朝建的石拱桥,因起义军经过,后改名“长胜桥”)过合龙往瑞金,一支在茶寮崬(长春亭)往壬田。
图:闽赣古驿道上的长春亭
起义军经过村里时,沿途张贴宣传单,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东西。同时向村民解释南昌起义部队的目的,在于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人民当家作主。村民放下心来,奔走相告,家家户户拿出特产慰问起义部队。村民自发捐钱买棺木,安葬在壬田战斗中牺牲的起义军官兵。起义军部队严明的纪律,诚心为民的举措,使长胜人民第一次认识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希望,在长胜人民心中种下了革命的种子。
赣闽古驿道上红军村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胜人民踊跃加入红军,因八一起义部队取得第一场胜利的“壬田战斗”经过村里,后村名取“长久胜利”含义改“湾子”为“长胜”。
长胜村地处壬田镇东南部,赣闽交界处,扼赣闽咽喉,历史上一条十分著名的号称“万里茶道”的“赣闽古驿道”穿村而过,境内有乾隆年间的古茶亭“长春亭”,乾隆年间的古驿道石拱桥“长胜桥”。辖西山塘、上接祖排、下接祖排(林屋)、西坑、蛤蟆眼、狗婆塘、枫树下、西排等8个自然村。12个生产小组,502户,1888人,耕地1300亩。以种水稻,优质烟叶,莲子,脐橙为主。苏区时期,属瑞金县壬田区湾子乡,解放前夕属壬田区中潭乡。解放初期属壬田区洗心乡。1958年属壬田公社长胜大队。1961年属洗心公社设长胜大队。1963年属壬田公社长胜大队;1984年属壬田乡长胜村,1988年始,为壬田镇长胜村。驻地蛤蟆眼自然村。
图:闽赣古驿道上的长胜桥
开国大校:廖志山
开国大校:杨世明
开国大校:陈振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