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上午, 汉川市委统战部组织部机关、民宗局、侨联、工商联工作人员、党外干部代表、民主党派代表、党外知识分子代表、新阶层人士代表、非公经济人士代表、港澳台侨代表、“光明使者”统战实践创新基地代表43人,前往杨林沟镇鄂豫皖(白鱼寨)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祭英烈、强思想、 聚担当理想信念教育。
09:30 在杨林沟镇鄂豫皖白鱼寨革命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的祭奠仪式上,全体人员向革命烈士默哀致敬。

接着汉川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谢栋梁、汉川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明俊玲、杨林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定军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全体人员向革命烈士敬献鲜花,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献花仪式结束后,邀请红军烈士张光长的堂弟,国家品牌和企业现代化管理专家张志奇博士进行红色文化现场讲座。

张志奇为现场人员讲述了他家五红军、两烈士的感人革命历史。他的老家在革命烈士纪念碑的正对面, 这里的十个村过去都叫白鱼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是湘鄂西和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动人篇章。 陵园对面这个红军之家,八姊妹,有三位参加红军,两代人有两位红军烈士。他们参加了一至四次反围剿战斗,用鲜血和泪水书写出对党的挚爱与忠诚,用生命和行动捍卫共产主义坚定的人生信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家参加红军的有大伯张文明、大伯母陈兰英、大姑父刘三、父亲张文炎、堂兄张光长。
张文明1927年参加红六军天汉游击队、刘三1927年参加红六军襄南游击队,两人参加过鄂中天汉暴动,是这片红色土地上的革命先驱。陈兰英1929年参加红六军天汉游击队、张光长1930年参加红二军团西江炮队、张文炎1931年参加红三军天汉游击队。1930年刘三在脉旺被国民党军杀害、1933年张光长在杨林沟崔子窑被国民党淸乡团杀害。
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战斗失败,张文明、陈兰英、张文炎、张光长分别参加了洪湖突围,突围后张文明、陈兰英在武汉转入地下隐蔽。张光长被部队派回汉川,壮烈牺牲;张文炎随八师主力参加红三军的七千里小长征,在南阳苗店突围中身负重伤,成为红八师的两名幸存者,至1939年参加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鄂豫独立游击大队第四团一中队,继续投身革命,参加了侏儒山大战、中原突围等重要战役。
过早凋谢的少年之花张光长烈士(1916--1933)
张光长,小名长哇。1916年出生在汉川白鱼寨,1930年,在父亲张文明的影响下参加红军,担任红军西江炮队通讯员、司号员、儿童团长,跟随父亲在汉川、沔阳、洪湖、潜江、监利、荆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33年的一天,他从洪湖送信到汉川时,天煞黑,刚踏进家门,还没有等他坐下,国民党清乡保卫团团长王松柏就带兵赶到,连夜将他押赴杨林沟崔子窑刑场,逼他交代回汉川的任务,他大声回答:“你们休想从老子口里得到半个字的消息。”王松柏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命令手下用多把梭镖同时刺向他的胸膛,直到将张光长活活刺死还不罢休,砍下了他不屈的头颅。指着没砍断的头皮威胁当地群众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就是赤匪主席张文明的儿子,谁参加‘赤匪’就是这个下场。”他从小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不怕流血不怕死,坚决跟着共产党闹革命、跟着红军打白匪,宁死不屈,就义时年仅17岁。
1952年,汉川市人民政府追认张光长为红军烈士,颁发了烈士牌。其父张文明去世后,烈属牌遗失。为了铭记这段历史,他的亲属和地方党组织,一直与民政部门保持沟通。2014年底根据烈士堂弟张光彩、张志奇等人倡议,杨林沟镇党委同意修建鄂豫皖革命烈士(白鱼寨)陵园。2015年,汉川市民政局、汉川杨林沟镇党委修建鄂豫皖革命烈士(白鱼寨)陵园,红军烈士张光长等一百六十名革命英烈魂归故里,含笑九泉。
白鱼寨的革命先驱张文明(1895--1960)
字春桂,生于光绪乙未年(1895)正月二十四,卒于1960年10月。1927年7月,经红军西江游击队队长张岩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汉川游击队。在西江、杨林、芦排、里谭等地与国民党清乡保卫团斗争。1929年汉川遭遇百年未见的旱灾虫灾,红军游击队处境危难。张文明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白鱼寨动员江继安、夏炳生、李从阳、江中林等参加红军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
1930年2月,西江游击队编入红六军,后编入红二军团。一九三○年六月下旬,红六军由汉阳西移,经过汉川县南河渡、西江亭等地,转至沔阳县的沙湖休整,张文明部随红六军挥师南下,于监利尺八口渡过长江,攻克华容、南县县城。7月随部激战监利,至监利全境全部解放,荆江南北,湘北、鄂西连成为一体。
九月上旬,汉川游击大队改编为中央独立师和沔阳赤卫队编成的工农靖逆军,张文明部向仙桃进发,攻打收复沔阳县城,攻占彭家场。部队在吴英师长,黄一光政委的带领下,在监利一带游击,镇压反动武装。在打击沔阳一带敌人的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白极会采取了打击其反动上层,争取下层群众的政策,收到良好效果,被反动势力欺骗、裹胁的群众纷纷脱离白极会,向红军靠拢。
同年5月,汉川县苏维埃政府在南河渡成立,张文明被南苏总部委派到西江兼任苏维埃主席。同去的有秘书严松、陈直村等人。1932年,留任红军西江炮队,为了解决部队的粮草紧缺,他回家卖掉了祖上七代留下的20多亩土地和房产。6月,国民党军第四次对湘鄂赣根据地进行围剿,汉川的反围剿战斗失利。张文明、江继安、夏炳生、李从阳、江中林、严登科等奉命随总部向沔阳、洪湖转移。1933年,洪湖突围失败后,与夏炳生等转移至武昌八步街隐蔽,先后在武昌、汉口等地从事我党地下工作,成立地下联络站,联系各地失散的红军,开展革命活动。
1937年,芦沟桥"七七"事变,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军民奋起抗日。11月,八路军一二○师副团长金华龙,受贺龙委派从延安派回湖北。12月,金华龙到嘉鱼陆码头会见早已潜伏在嘉鱼的中共党员、南门湖小学校长张文明,商讨沔阳、嘉鱼两县宣传抗日救亡事宜。
1938年元月5日,经董必武联络,湖北省战时乡村促进会成立,2月,金华龙在沔阳成立抗日促进会,张文明在嘉鱼南门湖成立嘉鱼战时乡村工作促进会,担任会长,发动群众,扩大活动范围,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1938年3月,中共沔阳特支(也称特委)、嘉鱼特支分别在沔阳和嘉鱼南门湖成立,沔阳特委书记金华龙、嘉鱼特支书记张文明,隶属湖北省委。特支先后建立多个支部,秘密发展党员,发动群众反抗日本侵略,国民党倒行逆施,坚持实行"剿共"。9月,金华龙被国民党特务杀害;12月,张文明因左仙芝告密,险遭国民党嘉鱼县警备队杀害,乔装逃过追捕。
1948年,因地下联系点多次遭到敌人破坏,张文明就近隐蔽到八步街住房对面的烽火三队从事农业生产,从未公开红军身份,担任生产队会计。1960年,在抢修集体财产,给生产队加班加点油水车时,因桐油过敏中毒,导致吐血不止,因公殉职。去世后生产队将其葬村住房附近的荞麦湾菜地,2012墓地被建设征用后,后裔将其遗骸迁葬至江夏区纸坊八分山红旗公墓。
九死一生跟党走的红军战士张文炎(1915--1985)
小名六娃子,1915年8月17日,生于汉川市杨林镇白鱼寨,1985年12月6日,于嘉鱼县新街镇余码头村五组去世。
1931年4月,红三军第八师、第九师一部进驻汉川小里潭休整。张文炎获悉后,找到张文明要求参军。在这里他参加了红军天汉游击队,跟游击队长张岩清牵马,当“小鬼”。1931年4月,红三军第七师、第八师决定开辟荆当远根据地。4月15日,张文炎随红八师首次攻克荆门城。7月,为粉碎敌人对洪湖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中央命令红三军返回洪湖。
此时红二军团已经于1931年3月改编为红三军,正值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执行“左”倾错误路线,“肃反”迫害大批红军指战员,湘鄂西根据地全部丧失。
1932年3月,根据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关于在襄河以北地区开展进攻作战以扩大苏区的要求,张文炎所在的第八师,在军长贺龙率领在京山、天门境内活动。国民党军第十军军长徐源泉为消灭红三军,决定以十五个团的兵力,对皂市、天门一线以西的襄北地区进行“清剿”。3月29日,共八个团开始行动,先头部队于30日上午占领天门县北部的瓦庙集、梅家湾一带村庄。在该地区活动的红三军第八师即向国军第一、第二支队展开全线猛攻,并将其分割。31日下午,红七师主力赶回投入战斗,红军对“进剿”军第二支队形成包围,因其兵力过大未能歼灭。国民党军发现红军主力后,分别从皂市、天门、钟祥、沙洋等不同方向,向瓦庙集、梅家湾增援。3日上午,红八师将敌第四十四师两个团包围于钱家场附近,双方展开激战,形成相持之势。5日,“进剿”军第一、第二支队乘红军分兵打援之机,集中六个团发起反击,对红军打援部队翼侧形成威胁。在战局相持不下、敌各路援军将至的情况下,红三军第八师主动撤出阵地向东转移。红军以劣势兵力与包括部分特种兵在内的2万国民党军持续激战七昼夜,歼灭约2000人,击落飞机一架。阵地战中自身伤亡超过2000人,部队战斗力受到很大削弱。
1932年8月,张文炎所在部队奉命向草市出击。草市的东、南、北三面靠湖,西面就是荆州城,是个四通八达的集镇。8月13日,红八师向草市发起猛攻,不到半天功夫,把驻守在草市的数百名敌人全部歼灭,当天下午一举夺城,毙伤俘敌50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正在打扫战场、清点战利品时,草市东面忽然传来急促的枪声。原来躲进镇东边榨坊两个连的敌人听到枪响后,突然从红八师后面发起反攻,没过多久,荆州城内的敌人也从西面赶来增援草市,红八师腹背受敌,情况万分危急!敌人来得快,来势猛,红八师被打得措手不及,战场形势急转直下。
红八师当时兵力少,师长覃甦命令警卫连去拦截镇东扑过来的敌人,计划向东突围。由于敌众我寡,派出的警卫连十多名战士接连倒下牺牲,东面的退路被敌人的两个连堵死。荆州增援之敌步步逼近,张文炎乘敌人的包围圈还未形成,机智地从草市冲到镇西空地,急忙寻找有利地形,准备迎击增援的敌人。就在他气踹嘘嘘向前奔跑时,对面有位首长大声喊话,前面出现什么情况?“报告首长,我部被包围了。”没想到我军负责警戒的红三军手枪大队赶到,100多名队员,在大队长贺炳炎的带领下,朝着张文炎手指的方向,疾驰而去,从两个连敌军身后猛冲过来,在警卫连和手枪大队的前后夹击下,经过两小时地激战,两个连的敌人被打得溃不成军、纷纷逃窜。荆州援敌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占据绝对优势,企图围歼红八师,战斗异常激烈,部分兵力被手枪队牵制,部队一直到战斗到黄昏,在手枪大队的掩护下,成功向东突围。
1932年6月,国民党调集50万军队,向鄂豫皖根据地和洪湖苏区发起史无前例的大“围剿”,很快就占领了襄北全境,湘鄂西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败。10月下旬,红三军在贺龙军长率领下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大洪山区向桐柏山进发,部队计划从豫西南,经陕东南,川东北回到湘鄂边根据地。在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下,部队行军路线调整,这次转移历时2个多月,行程7000里,史称红三军“小长征”。
洪湖突围后,张文炎所在的红三军八师二十六团二营五连三排八班,在京山、皂市大汇合后,由大洪山出发,从随县沙河店翻越桐柏山的贯子岭,进入豫西南。沿途遭遇国民党正规军的围追堵截,不时有国民党地方民团和地主武装的袭击骚扰,部队为了早点摆脱阻击,每天急行军50公里,有时候一天要打好几次仗。伤病员也无法妥善安置,部队极其艰难。11月,桐柏山脉,细雨蒙蒙,非常寒冷,张文炎穿的是夏季从洪湖撤离时的单衣,身披麻袋,脚穿草鞋,一只草鞋被磨破,就赤着脚行军,所到之处留下斑斑血迹。
1932年11月9日上午,经过长途跋涉,部队由唐河县进入社旗县朱集镇薛岗村,急行军经饶良镇九溃流到苗店一带宿营。当天晚上,红三军第八师负责前卫,驻防在丁庄、潭北和周庄,主力部队驻在苗店的卜地王、石塔寺、楝庄、胡楼、夏庄等村。尾追在后面的国民党第三十五师马鸿逵部、第一0三马英才旅,因为天黑驻扎在饶良镇,和红三军第八师仅隔七八里路的距离。红三军主力部队稍作修整后,于当天夜晚12点撤离驻地,红八师变成后卫。第二天拂晓,国民党第三十五师、第一0三旅等部,开始疯狂进攻红军驻地,炮轰潭北。当他们发现红三军主力部队已经转移,疯狂地追赶到丁庄、周庄一带,为了给主力部队留下更多的转移时间,第八师英勇阻击,将敌军阻挡在苗店村外。激战持续到了八点左右,第八师只剩下四五百人,师长覃甦带领剩下的战士们边打边退,战斗持续五六个小时,敌军追到石塔寺村时,我部战士已经弹尽粮绝,被国民党军包围。英勇无畏的红八师战士在覃甦师长的指挥下,与敌军展开了残酷的白刃战,由于兵力悬殊,覃甦师长和几百名红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当时,张文炎刚满十八岁,战斗中他毫不畏惧,冲锋在前,在敌军子弹密集的扫射下,红八师的战士一排一排的倒下,他也不例外,左腿中弹受伤,流血不止,站不起来,就朝部队突围的方向爬,追赶部队,直到磨破双膝,晕死在丝茅丛中。不知过了多少天,被同连受伤掉队的战友寒中奇发现,伤口溃烂,浑身浮肿的他,在寒中奇的搀扶下,沿路乞讨500多公里,到湖北公安藕池时,寒中奇已经心力交瘁,无力再照顾张文炎,问他伤好后有什么打算,他坚定地回答:找红军,找革命队伍!与寒中奇分手告别后,他独自一人忍着伤痛,隐姓埋名,沿途帮工,经湖南缜市、湖北公安、沙市、武昌,沿路打听红军的去向,几经周折直到1934年底才辗转回到汉川老家。这时的汉川,全部被国军控制,白色恐怖笼罩天汉大地,国民党严格剿共清乡,到处搜捕和屠杀红军及其家属,他有家不能归,东躲西藏,经常露宿荒野,被迫给地主刘应生帮工隐蔽。1936年出工途中,被伪保长李宗恒发现,将他五花大绑交给国民党天门团管所关押,他天天观察围墙周围的环境和哨兵的换防时间,终于等到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乘接防哨兵未到之际,翻墙涉水逃离天门。没想到第二天清晨,前脚踏上汉川的土地,后脚就是国民党独立大队长周擀臣派来抓他的士兵,为了不连累乡亲们,他在敌人追赶的枪声中,被逼冲向襄河,跳进波涛翻滚的激流里,潜水几公里,躲过敌人的布控,含泪离开了家乡。
1938年10月,汉川沦陷。汉川各级党组织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
1939年6月,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组建后,他毅然回到汉川寻找部队。经我党地下联络员李开秀介绍,加入李人林率领的新四军鄂豫独立游击支队第四团游击队一中队。7月,赶赴蔡甸参加对日伪熊光部的战斗,战斗打响后,他冲锋在前,临危不惧,出色完成战斗任务,被任命为一班长。接着随部转战新集、韩集、芦排。
1939年10月,攻打芩鹏部战斗打响后,他机智过人,成功完成诱敌任务和部队首长安排的其他各项战斗任务,由一班长调到三排任排长,三排在汈汊湖对日伪军的系列战斗和南河渡对日作战中,出色完成任务,受到上级首长表扬。任三排长三个月后,他被调到新四军汉川独立大队任政治处警卫排长。
1940年春,警卫排出色完成保卫十人团,动员青年农民参军参战,建立地方游击武装,保护农救会组织的减租减息、发展生产运动。
1941年11月11日,新四军汉川独立大队与自卫队合编为汉川县保安第四团,经政治处指导员张明江介绍,张文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日伪顽相互勾结,驻川日军纠集伪二十九师、伪十一师,进行疯狂的大扫荡,天汉、川沔等根据地全部丧失,抗日军民处于空前困难的境地。襄河以南的党政军人员被迫从襄南撤到襄北湖区。1943年5月,在韩集加入彭怀堂领导的挺进襄南双枪支队。部队渡河时,所有的船只被敌人封锁。他迅速在周边找到我军的地下联络员和渡河船支,使支队顺利地到达对岸的下凉亭。他巧妙地避开日伪的据点和岗哨,参加长河伏击伪军王维哲的战斗以及打通沔阳通往长江通道的大小战斗。
1943年10月,日军进犯天汉根据地,伪军古鼎新部占领天汉湖区腹地韩家集、虾子沟、杨叶陂等集镇,四处扫荡,不断蚕食。为了补充兵源,政治处秘书孙惜红委派张文炎到襄河南岸招收新兵,途中遇日军扫荡,部队与日军展开战斗,因寡不敌众,部队向襄北撤退时,遇襄河渡口阻塞,人马失散。等他赶到襄河北岸寻找部队时,大部队已全部撤离,不幸被皇伪军抓捕。
1944年,他打听到抗日队伍重返襄北,带领陈水清、雷金标等三十多人越狱,强渡襄河,直奔新四军营地,不料遭到敌人的拦截阻击,再次被捕入狱,成为监管的要犯。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前夕,准备枪杀他,隐藏在皇伪军内的积极分子颜子林、黄长青、刘友法闻讯后,想方设法,在日军对他临刑的头天晚上,掩护他成功越狱,使他重返新四军队伍。
1946年,中原突围战斗打响后,独立团警卫排负责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撤离,在白湖口阻击战中,他所在的一个排牺牲得只剩下四人,火线编入主力部队继续突围,后在汈汊湖突围中部队再次被打散,只身回家将党证和手枪掩埋在老宅的墙角后,随逃荒的人群向南撤离,途中与新四军江南支队交通员李桂英相识,一同寻找部队未果,到嘉鱼落籍成家。1950年至1952年,担任新街镇农会主席。
1985年12月6日卯时,病逝于嘉鱼县新街镇余码头村五组。
2020年冬至,在嘉鱼县新街镇余码头村幸福河北岸西段修建红军墓陵园,迁至红军墓址。

汉川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谢栋梁发表现场讲话时指出,汉川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沃土,涌现出了许多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烈士。举办这次活动,既是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也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和升华。

谢栋梁强调,新时代赋予了广大统战成员新的使命和责任,大家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担当,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汉川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