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7日,著名红色文化活动家、中国红色文化交流促进联盟副主席、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兼湖北省工作委员会主任、中红网湖北红网编辑部主任兼总编辑、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常务理事、欧洲湖北总商会名誉会长、湖北省红色儿女联谊促进会会长、湖北四野后代联谊会会长、湖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湖北省黎民红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黄黎民同志一行参观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寻访湖北籍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辛亥革命元老李书城两兄弟革命足迹。
在党的一大代表中,他是最早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的革命先驱者之一,与陈独秀一同发起成立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他与李达联络各地党代表来沪参加党的一大,提供一大会场并承担相关会务工作,在会场遭到搜查后智退法国巡捕,保卫了代表的安全转移;他后期由于特殊原因脱党但矢志追求共产主义,并与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行为进行抗争,挽救了一大批中共党员。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贡献者——湖北潜江籍一大代表李汉俊。
李汉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启蒙者之一。李汉俊1890年生于湖北潜江,14岁东渡日本求学,当时日本正兴起社会主义思潮,他深受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先驱河上肇等人的影响,逐渐转向马克思主义研究,以期用社会主义来改造旧中国。李汉俊精通日、法、德、英语言,为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成为一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提供了条件。随着研究的深入,李汉俊愈发觉得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择取方向时候的指南针”,对后进的中国“实在是最美满的天赐品”。五四运动前夕,李汉俊归国并带回了不少英德日文版的马克思主义书刊,开始积极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1919年8月,李汉俊应邀为《星期评论》撰稿,后又参与编辑,并在该刊上发表处女作《怎么样进化》,发出了“那富强的国家,荣华的富人,骄傲的贵客,他们的享乐,是从哪里来的?”的呐喊。一年间,他在《星期评论》发表了38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阐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后又与陈独秀创办中国第一个工人阶级周刊《劳动界》,参加主编《新青年》,为《共产党》《民国日报》等撰稿,完成被毛泽东列为“书之重要者”的中国第一个系统介绍马克思《资本论》的译作《马格斯资本论入门》。此外,还与陈独秀合力校对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特别是在《民国日报》上发表《中国的乱源及其归宿》《我们如何使中国的混乱赶快终止》,鲜明提出“中国要进化到了社会主义,混乱才能终止”。同时,李汉俊在武汉主讲唯物史观等科目,是我国第一位把唯物史观列为高校教学科目的教授。这些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影响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等先进分子,播撒了革命火种。董必武多年后回忆称李汉俊为“我的马克思主义老师”。
1920年春,陈独秀南下到上海,时常与李汉俊等交谈,越谈越觉得有必要成立中国共产党。5月李汉俊与陈独秀、李达发起成立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探讨社会主义学说和中国社会改造问题。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积极分子会议上,陈独秀、李汉俊等坚决赞成建立中国共产党。8月,与俞秀松等人发起组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又与陈独秀等在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实际上承担着发起组织的功能,成为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12月,他成为代理书记,负责全面领导工作。李汉俊还负责帮助各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担任联络工作,1920年夏他写信给董必武、张国恩,希望武汉也建立共产党组织。董必武曾回忆说:“1920年,李汉俊这个从日本归国的学生,我的马克思主义老师,在上海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并到武汉来同我商量,我决定参加,并负责筹组党的湖北支部。”
1921年,随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相继成立,建党步伐加快了。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到上海,与李达、李汉俊等商议建党事宜,后征得陈独秀、李大钊同意,决定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李汉俊和李达承担起了一大会议的筹备、联络事宜。随后,他们函请各地党的早期组织派代表来上海参加会议。为了保证会议的召开,李汉俊借出他和哥哥李书城的寓所“李公馆”(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作为会场,还将日常的稿费用于活动经费。这样,李公馆18平方米的餐厅兼客厅就成了中共“一大”会场。毛泽东在回忆建党往事时说,一大是在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家召开的,这里“是我们党的‘产床’”。
会议期间,李汉俊作为上海代表发言并参与审查会议文件,还和刘仁静轮流作翻译。7月30日晚,会场突遭密探闯入,马林建议立即休会并转移。李汉俊不顾危险主动留下掩护其他代表撤退,并以屋主亲属的身份,与法租界巡捕巧妙周旋,最终化险为夷。会议最后一天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会后,李汉俊和董必武受大会委托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报告,并呈交给了共产国际。党的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李汉俊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党的一大后,李汉俊因与陈独秀、张国焘意见出现分歧,1922年春回到武昌,“专心教授及劳动运动”。1923年春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成立大会并组织大罢工,鼓动、声援工人罢工。1923年5月,李汉俊给中央写信宣布脱离共产党,离开党组织后,李汉俊丝毫没有改变共产主义信仰,没有离开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战线,依然宣传马克思主义,追随共产党,维护国共两党合作。在大革命期间,李汉俊针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革命行为,以国民党左派的身份,与湖北蕲春籍的中国民主革命家詹大悲等人坚持革命立场,和共产党并肩战斗,同反共的右派势力进行了坚决斗争,掩护和挽救了大批共产党人。1927年12月17日,武汉卫戍司令、反动军阀胡宗铎派军警包围了李汉俊、詹大悲的住所,以“湖北共产党首领”等罪名逮捕了他们,面对荷枪实弹的士兵,李汉俊痛骂国民党右派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惨遭敌人杀害。1952年毛泽东亲笔签发的0011号“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上写道:“查李汉俊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生于1882年,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元老,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21年前后,支持和帮助胞弟李汉俊在上海发起建党,中共“一大”就在李书城寓所(原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上海兴业路76号)召开。1949年,应毛泽东之邀,李书城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全体会议,出席开国大典,出任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长,1965年在北京病逝。
2009年,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辛亥革命元老李书城两兄弟当选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荆楚英雄模范人物”。
在本次寻访活动中,黄黎民深感湖北红色资源丰富,湖北红色文化事业大有可为。如今,在湖北潜江市袁桥村农家大院中竖立着一块石碑,记录着李汉俊、李书城弟兄二人的生平和功绩,这里是李汉俊、李书城故居(潜江“两李故居”),湖北重要的红色文化遗存之一,我们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弘扬。
本次红色文化活动之旅,得到了上海市相关单位和红色文化工作的支持与协助,中国红色文化交流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第一届湖北省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红网湖北红网编辑部副主任兼秘书长詹晓萍等参加了上述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