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山西永济见到了一份记述杨虎城将军的遗体发掘和治丧工作的《杨虎城将军治丧委员会筹备会纪录簿》。
《纪录簿》的封面,系用毛笔书写的楷体竖列三排《杨虎城将军治丧委员会筹备会纪录簿》,同时拓有竖列一排“杨虎城将军治丧委员会筹备会”蓝扁宋体印章。内文首页为治丧筹备会成员按照竖行从右到左依次签名,人员有高桂滋、胡三高、任子勋、安志坚、秦一民等15人。《纪录簿》规格形状为大32开本,纸张为质地极优的宣纸,总计10页。
《纪录簿》按时间顺序分列记述。记述了从1949年12月13日召开第一次筹备会,到次年1月4日共计7次活动情况。在记录方法上有详有简,如第一次会议记录最为详细,有时间、地点、出席人员、会议主席、记录人(胡三高)、会议议程、议决等11项具体内容,其中涉及了杨虎城将军遗体的挖掘、灵柩安放、遗物纪念、费用开支以及和重庆军管会沟通等具体善后处置办法;第6次记录在追悼会召开之前,重庆市追悼会秘书长、组织部长、治丧部长等负责人来到“戴公祀”,和筹备会胡三高等人一起“……将杨虎城将军及子杨拯中重行装殓,杨先生着紫色夹袍,冠黑毛帽,上覆红缎夹被,下铺绸褥”。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当时正在重庆的胡三高参加了杨虎城将军的遗体寻找、发掘和治丧工作,并亲临验证了杨虎城将军及家人的遗骨。据了解,当时的情况是:1949年12月11日早晨,一辆美制中型吉普车,载着寻找杨虎城将军忠骸的小组人员,该小组由三人组成:胡三高、安志坚、秦一民。他们由第一发现人李育生引导,前去挖掘杨将军等人的忠骸;另外还有电影制片厂的工作人员和两名新闻记者及十几个工人。在戴公馆内,胡三高亲眼目睹了重庆大屠杀时被害的200多名革命烈士的血衣,当时陈列于三间大房子里。当时,胡三高还撰写了一篇《发掘杨虎城将军遗体的纪实》报道,全文发表在1950年1月16日的重庆《新华日报》。
随即由他等三人组织成立了杨虎城将军治丧委员会筹备会,委员由高桂滋、胡三高、任子勋、安志坚、秦一民等15人组成。筹备会成立后,和重庆军事管治委员会沟通协商,在报纸上发公告,妥善安置灵柩,布置灵堂,积极做好杨虎城将军遗体善后处理事宜。
当杨虎城将军之子杨拯民在京参加完开国大典后,收到胡三高、安志坚由渝拍来的电报,电文是:“重庆解放前夕,磁器口大屠杀,杨虎城将军和眷属、秘书、副官皆已遇难,尸体已收殓,希派人来渝主持丧事。”该电报由杨拯民请示西北区领导习仲勋并由中央决定批准,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有关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