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在邓泽村馆长的带领下,我馆“红军标语”调查小分队一行8人,前往武平县中堡镇林坊村调查红军标语。在武平县文广新局、县委党史研究室和当地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小分队实地走访了“飘香公祠”(即“蓝飘香宅”),共搜集调查了30多条红军标语。
实地调研“飘香公祠”的红军标语
“飘香公祠”建于清代,二层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102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武平县文物普查队对其进行了普查登记,并以“林坊红军标语屋”之名正式列入全国不可移动文物目录中。在公祠的门厅、厅堂、厢房等处,遗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红军标语,例如:“红军是工人农民的阶级武装”、“巩固闽西赤色政权”、“拥护扩大红军”、“国民党十大罪状”等等,尤其珍贵的是“红军战士执旗墨画”,上面书写“我们红旗现到杭武来了,你们工农群众起来努力打土豪分田地”字样,配以一名红军战士和中国工农红军十二军军旗,形象而传神,极具特色。
经市、县委党史研究室相关专家此前认证,“飘香公祠”内保存的红军标语,多数为当年红十二军所遗留。我馆专技人员也进行了初步考证和确认。
闽西红十二军最早于1930年5月由红九军改编而成,后编入红一军团;11月,闽西红二十军和红二十一军合编为新十二军。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后,新十二军与闽西老十二军36师会师后合编,仍称红十二军,新红十二军则改编为红十二军34师。1933年6月间,红十二军整编为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一团。
史载:1932年2月下旬,根据中革军委“巩固闽西,向闽北发展,与江西打成一片”的指示,红十二军从长汀南下,三天内连克武平、上杭、永定、龙岩地区,军威大震。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为此还撰写了《红十二军占领杭武的意义》(原载《红色中华》第12期),高度赞扬红十二军的这一胜利,并称“十二军有铁一般的坚固,火一般的声威”。
红十二军占领杭武后,分散在杭、武、汀一带开展革命活动,“飘香公祠”及相邻的上杭县珊瑚乡的“梦宏居”都很有可能成为红十二军某部的驻地。据当地老人介绍,以前在林坊村的其它民居也发现若干红军标语,但因近年来的村镇建设、民房改建等均已被毁。“飘香公祠”本体及红军标语得以保存,得益于6年前兰氏宗亲理事会作出的创造性地解决公祠产权问题的决定,经热心公益人士兰启祥等人多方筹资,并进行了复原维修和保护。
标语:国民党十大罪状
红军战士执旗墨画
此次调查,我馆小分队详细查看了每一间房、每一面墙,认真搜集、仔细辨别标语的内容,对标语进行保护性清洁,精准测量每条标语的尺寸,并向当地群众了解这些标语的相关历史背景。
我馆“红军标语”小分队在拍摄标语
红军标语是见证中国革命历史的“活化石”,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宝贵且不可再生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毛泽东曾这样评价红军标语:“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讲演,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调查和保护闽西红军标语,宣传闽西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激活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也是我们“红军标语”调查小分队重要职责和使命。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红军标语”调查小分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