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学术研究
闽西是南方的重要战略支点(图)
2011-03-29 14:31:51
来源:红色闽西网
作者:黄祖洪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在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中共闽西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是取得最后胜利的法宝。在敌人进行猖狂反攻复辟的情况下,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将维护捍卫群众利益作为游击战争的主要目标,注意发动依靠群众,时刻把保护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为了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减轻群众遭受敌人的残酷摧残,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实行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相结合,和平斗争与武装斗争相结合,反迫害斗争与保存土地的斗争相结合的斗争策略。他们积极争取保甲长,利用保甲制度来掩护群众工作和群众斗争。对乡村的反动武装壮丁队,也同样作争取工作,争取好,团结中间的,打击坏的,有力地配合了红军游击队的活动。
    红军游击队的每次作战行动,既考虑打击敌人,又考虑到保护群众的利益。红军游击队经常应群众要求,打击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红军游击队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理解和热爱。龙岩外山前十八乡的群众,因受敌人的欺骗宣传,害怕红军游击队。第3作战分区的红8团第1 次到十八乡,群众都跑光了。适逢天下大雨,红8团将群众来不及收起的、晒在场上的稻谷收好,又给群众喂鸡喂鸭。在群众家中煮了饭的就留下信和钱。第2次部队再到十八乡,大部分群众未跑。第3次部队再去,群众不但不跑,还主动招待红军游击队。面对敌人的疯狂屠杀,闽西人民群众依然想尽一切办法保持着与红军游击队的血肉联系。他们经常巧妙地将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相结合,将和平斗争与武器斗争相结合,来对付敌人的“清剿”政策。如:群众对敌人的红军一来就鸣锣报警的要求,采取红军游击队来时不鸣锣,红军游击队走了才“报警”,使敌多次扑空。龙岩后田中共党支部书记张溪兜,用磨洋工等多种方式,带领群众拖延敌军修筑碉堡的工程。张溪兜还在龙岩后田秘密建立了联络点和被服厂,使龙岩后田成为红军游击队的后勤补给站。在配合红军游击队的反“清剿”斗争中,人民群众总是千方百计地用特有的斗争方式,来粉碎敌人的种种阴谋。国民党军队搜山时群众就故意大声叫喊,示意红军游击队及时转移;在被迫上山砍树时,群众便故意让妇女和老弱去,并用刀背砍树,好像满山都是砍树声,却一天也砍不倒几棵树,或者与红军游击队约好,在山上开几枪,群众便乘机一哄而散;而在烧山时,群众则故意忘带火柴或把火柴弄湿以应付敌人。广大群众还以种种方法来为红军游击队送情报,以配合红军游击队的行动。有的群众用暗语编成山歌对着山头唱,向红军游击队通报敌情。在游击根据地周围几十里范围内,常有群众的观察哨,一有敌情,便一山传一山,一卡递一卡地及时传报,使红军游击队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敌情,捕捉战机,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在敌人“计口售粮”的“清剿”政策下,红军游击队的粮食和军需品极为缺乏。人民群众就冒着生命危险接济红军游击队,创造了“担杆装盐”、“双层桶装米”、“大蒲包装饭”等几十多种运输方式,以对付敌人的检查,千方百计将粮食和物资偷运上山,接济红军游击队。永定歧岭山下女共产党员、秘密接头户卢春兰因多次将米菜油盐运送给红军游击队而被捕,她临危不惧,高歌就义。在艰难困苦的游击战争中,红军游击队的伤病员主要是靠群众掩护和照料。为了使红军游击队的伤病员尽快痊愈,群众总是尽其所有,甚至于以生命来保护伤病员的安全。拢丘坑女英雄陈客嫲,因多次支援红军游击队和掩护红军游击队脱险而被敌发觉。被捕后受尽折磨,但她视死如归,直至被敌杀害。
    据不完全统计,在三年游击战期间,闽西受国民党反动派摧残杀害和被迫流亡致死的群众166079人;被灭绝户44031户;被拆毁、烧毁的房屋207576间;被毁灭的村庄539个;被劫掠耕牛35864头;被荒芜的耕地155445亩。正是由于人民群众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像保护自己眼珠一样保护着党和红军游击队。“保证了我军衣、食、住、行的一切需要,保证我军的生存发展”。也正由于有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反“清剿”斗争的坚实后盾,从而改变了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状况,使国民党军队陷入了草木皆兵的群众性游击战争之中而不能自拔。而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红军游击队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才能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坚持红旗不倒。在残酷的反“清剿”斗争中,红军游击队不仅未被“剿灭”, 而且骨干力量得以保存,队伍得以发展和壮大,党的组织亦逐步健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成立后,在龙岩、岩连宁、岩永靖、杭代、永定、永和靖、、永埔等地相继建立了军政委员会,并辖有上杭、永定、龙岩、永和靖、永埔、岩永靖、岩南漳、岩连宁等8个县委和汀连工委,56个区委,400 多个支部,党员3000 余人;建立了较为稳固的杭永岩、岩南漳、饶和埔、永和埔、岩靖和游击根据地;红军游击队武装已经发展到3000余人。同时,在极其复杂的斗争环境下,始终让20多万亩土地的土地革命果实保留在闽西苏区群众的手中。
    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由于有了闽西苏区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和无私奉献,在红色苏区失陷、白色恐怖笼罩的绝境之中,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毅然担负起了重建中国革命战略支点的历史使命,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使之闽西游击区成为中国南方游击战争中所占的地位最为突显,贡献最为重大的游击区之一。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蕴含着闽西人民为之作出的重大贡献和付出的巨大牺牲。
    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期间,闽西红军、游击队面对的是于我数倍,甚至数十倍穷凶极恶的敌人。在敌我力量悬殊,又在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北上、苏区失陷极为不利的情形下,如何有效地做到既要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护土地革命的果实,又要保存和发展革命武装的有生力量,成为了中共闽西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在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组成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下,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在与党中央和福建省委失去联系的情形下,运用集体的智慧,紧紧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根据斗争形势的变化,适时地改变斗争策略,制定了正确的斗争方针和政策,为争取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根本的保证。闽西游击区军民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同数十倍于我的强大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箝制和消耗了国民党军队的大量兵力,有力地掩护和策应了主力红军和中央领导机关的战略转移;在危难中保存并发展了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使闽西红军游击队成为组建新四军的重要部队;开辟了大片的游击根据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保存了中国革命在南方的战略支点,取得了与红军长征相辉映的伟大胜利;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发展和丰富了革命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以其光荣的战斗历程,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坚定的革命信念、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赞扬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你们三年的苦斗有很大的功绩”,“你们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保留了这么多干部,保留和发展了部队,保留了20万亩土地,保卫了苏区广大群众的利益,这是伟大的胜利”。这是对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最好评价。

    主要参考资料:
    方方著:《三年游击战争》,《红旗飘飘》18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11月出版
    方方著:《我的自传与反省》,1943年12月15日
    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著:《闽西三年游击战争》
    《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代表方方报告》1937年6月
    《杭代县军政委员会为反对法西斯蒂烧杀、虏抢、奸淫告工农群众书》1936年9月4日
    中共龙岩地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闽西三年游击战争》,鹭江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闽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
·下一篇:弘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纪念毛泽东同志才溪乡调查80周年
·我馆“红色闽西”巡展走进龙岩一中分校(组图)
·我馆“红色闽西”巡展走进龙岩市地质小学(组图)
·“铁流千里”考察队来到红色闽西(组图)
·特稿:“铁流千里”考察队来到红色闽西(组图)
·弘扬苏区精神 感悟红色闽西——南开大学赴闽西校级示范实践队到我馆参观(组图)
·我馆举办《<红色闽西>陈列局部修改提升方案(讨论稿)》征求专家意见座谈会(图)
·我馆代表参加龙岩学院中央苏区研究院成立大会暨“中央苏区·红色闽西”学术研讨会(组
·把红色闽西的种子播撒在小朋友的心田” ——我馆“红色主题教育进校园”活动走进龙岩一
·李煜婷: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拍摄组前往松毛岭拍摄《红色闽西》专题纪录片(组图)
·特稿: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拍摄组前往松毛岭拍摄《红色闽西》专题纪录片(组图)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