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精辟总结的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河北作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与党的光辉历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淀了深厚的红色基因,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我们党所面临的革命形势是即将最后夺取全国政权以建立新中国,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党的主要任务是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转变,党所面临的全新课题是由革命党和局部执政向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转变。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我们党孕育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两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地体现了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两个关键性问题:一是如何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二是如何坚持艰苦奋斗。这不仅反映了对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而且在实践上对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我们党执政以后,保持政治本色,再创辉煌的精神力量源泉。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充分体现了党的宗旨,凝结着党的智慧,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发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以之滋养自己、激励自己,凝聚起强大精神动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接续奋斗,满怀豪情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结合个人的学习理解,我认为可从四个方面来把握和传承西柏坡精神。
一、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为民精神
“两个务必”首先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人民应有的态度,要求党在执政后必须继续坚持群众路线。1949年3月,中国革命处于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面对革命胜利即将到来,执政地位即将获得,党所处历史方位即将转变,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的告诫。在即将结束的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凭借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很好坚持了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的力量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夺取革命胜利后,道路更加漫长,任务更加艰巨,更需要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自己周围。毛泽东同志在革命胜利前夕提出“两个务必”,就是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考察,预见到党执政后脱离群众的危险,告诫全党在胜利面前,不要忘记人民群众,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只有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才能更好坚持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摆脱盛衰兴亡的周期,依靠人民完成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赶考”命题。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正是这一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我们要从民心向背关乎党的政权稳固和事业兴衰的高度,坚持人民至上,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搞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统计工作生命线的宗旨意识更牢固地树立起来。要从群众中汲取统计调查发展改革的智慧,破解统计调查发展的难题,扑下身子接地气,深入群众搞调研,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了解人民群众最迫切的统计需求,了解人民群众最强烈的变革愿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帮助基层一线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由群众来评价和检验统计调查发展改革的成果;牢记统计调查人“为国统计,为民调查”的初心使命,弘扬“为民调查、崇法唯实”的新时代国家调查队精神,以真实准确全面及时的统计调查数据和高质量的统计研究成果,服务民生改善,助力社会发展,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坚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担当精神
党中央移驻西柏坡后,解放战争的局势便从战略防御、相持转入战略反攻。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蒋介石政府已是在军事上惨遭失败、政治上众叛亲离、经济上迅速崩溃,为了逃脱其灭亡的命运,一面组织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继续负隅顽抗,一面又玩弄新的“和谈”阴谋。一些资产阶级右翼分子也竭力劝说共产党把人民解放战争“立即停下来”。在这种形势下,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呢?中国共产党人再次面临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严峻考验。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通过新华社播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彰显了中共中央在决定中国人民前途和命运的历史关头,抓住机遇,顶住压力和挑战,敢于斗争、敢于争取最大胜利的担当精神。这对于当前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坚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担当精神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的,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在统计调查工作中,同样需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解决、善于解决统计调查工作中存在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坚持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职权,严格执行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实事求是、依法调查,搞准搞实统计数据。强化统计法治保障,加强统计普法宣传,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违规干预统计工作记录制度,及时清理纠正违反统计法精神的文件和做法;进一步加大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依法依规惩处统计违法行为;探索推进统计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贯通协同,健全完善统计执法机构与统计业务机构协调联动机制,坚决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
三、坚持实事求是、鼎新立国的创造精神
“两个务必”所体现的实事求是、立国兴邦的创造精神,是我们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保证。西柏坡时期,党面临着把军事胜利转化为政治胜利,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转移,以及党的主要任务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的转变,即如何建设一个新中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的问题。围绕这一历史命题,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经验总结和对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及其政治势力的全面分析,论证并明确了中国社会能够跨越资本主义的而走向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确立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规划了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新型政党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框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根本方向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一系列规划,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实践中,充分证明了其科学性,更对今天的中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统计调查工作也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主动与“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标对表,自觉把统计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谋划部署,紧紧围绕国家和河北“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强化统计制度方法顶层设计,积极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结合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农产量产量、主要畜禽等指标的统计,准确全面反映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加大对调查失业率、收入价格、居民生活等民生领域的统计改革创新,及时反映民生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加强以采购经理、个体经营户及小微企业跟踪调查为主的企业类调查工作,提高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把握能力和预判能力。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和党政领导关心、社会关切的重大问题,依据统计调查涉及的领域和优势,及时客观反映我省在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果,以及存在的苗头性、前瞻性问题,强化经济形势监测分析,加强数据发布和解读工作,多出快出统计信息分析精品,为党委政府把握经济走势和运行情况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四、坚持居安思危、不懈奋斗的进取精神
在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提醒人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率领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申明“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要把进城执政当作“进京赶考”,以此强化全党同志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是历史提供给我们的一条重要启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乐而忘忧,不思进取,就有失败的危险。一项事业如此,一个党、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处于患难之中,产生忧患意识是很自然的;在辉煌业绩面前,在巨大成功面前,仍能保持清醒头脑,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则很不容易。“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亡则存矣。”“两个务必”的可贵之处就是其中蕴含的在巨大成功面前所需要的那种冷静和清醒,那种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和逆水行舟的进取精神。这对于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