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史实丰富,错综复杂,过去对于黄埔军校历史的发展演变、分校历史、改学制度、军事训练以及黄埔军校精神等方面所做的全面研究是不够的,需要做些深入的引申的研究,如黄埔军校师生在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还有为国捐躯的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历史人物,立传做记也不够。特别是黄埔军校创建的历史经验更需要深入研究。因此,需要史学工作者和有志趣的人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及求实的原则,认真加以研究。
(二)必须加强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桥梁作用
黄埔军校同学会建立20多年了,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对宣传与弘扬黄埔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3年春节前夕,一些黄埔军校早期同学在座谈会上建议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中共中央对这一建议非常重视并予支持。经过筹备,1984年6月16日,数百名海内外黄埔校友,在北京集会隆重纪念黄埔军校建校60周年,同时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推举第1期学生徐向前为会长,聂荣臻、许德珩为顾问,侯镜如、郑洞国、宋希濂、李默庵为副会长,并确定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宗旨是:“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21)
1985年2月,旅美黄埔军校同学及其家属联谊会在华盛顿成立。3月至5月,广州、武汉、上海、成都、石家庄、南京、沈阳、西安等地区的黄埔军校同学会相继成立,被称为八大“地区同学会”,每会均包括一些省、区、市同学会联络组。6月11日,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开幕,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接见了全体会议代表并合影留念。6月16日大会闭幕。大会批准了8个地区同学会和旅美黄埔军校同学会及其家属联谊会为本会团体会员。选举新的理事会领导成员。之后,各省市自治区黄埔军校同学会相继成立。
1988年4月,《黄埔》杂志社编辑委员会成立。1988年6月,黄埔军校同学会主办的《黄埔》杂志创刊,提出其任务是:“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 (22)9月1日,《黄埔》杂志社举办黄埔精神研讨会。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宗旨与使命。在中共中央领导接见黄埔军校同学会主要成员、或在黄埔军校的纪念活动中题词时,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殷切希望。1988年6月,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许德珩分别为《黄埔》杂志创刊号题词。邓颖超的题词是:“高举爱国主义的火炬,为祖国统一作贡献”,徐向前的题词是:“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 聂荣臻的题词是:“海峡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黄埔校友自当共促祖国统一。” 许德珩的题词是:“望海内外校友遵循中山先生遗训,发扬黄埔精神,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4月1日,副会长程子华题词为:“黄埔同学对统一祖国大有作为。”侯镜如的题词为:“高擎起爱国主义的旗帜,投身于祖国统一的伟业。”
1990年1月19日,徐向前、聂荣臻元帅向海内外黄埔师生致春节问候,指出:“和平奋斗,统一祖国,是黄埔师生历史使命。”“祖国尚未统一,同学仍需努力!”
2月28日,黄埔军校同学会召开七省市同学会宣传联络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同学会的任务:团结教育在大陆的黄埔同学,联络在台湾、港澳和旅居海外的黄埔同学,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以后,同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进行了经常不断的交往。对弘扬黄埔精神起了重要作用。
199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全国政协主持召开的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及副主席等出席了大会。大会宣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题词:“发扬爱国革命的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23)李瑞环在大会讲话中指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人心所向,民族所求,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各族人民的神圣使命。我们将继续按照‘一国两制’ 的构想,推进和平统一事业。”还指出:“黄埔同学会成立10年来,为海峡两岸之间的交流、交往,作了大量的工作。希望你们再接再励,取得更大的工作成效。祝愿海峡两岸黄埔同学团结起来,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做出更多贡献。”(24)这些题词与讲话,明确地概括了黄埔同学会的宗旨与任务。
今天,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已经20多年了,已取得了不寻常的显著业绩,在历史进入21世纪的新时代,在祖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下,大力弘扬黄埔精神,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再创辉煌。
(三)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宣传与发扬黄埔精神
黄埔军校是牵动祖国海峡两岸、国共两党、黄埔师生感情的纽带,研究和认识黄埔军校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可以更好地促使两岸人民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黄埔精神,实行友好往来,共同努力实现祖国统一。历史证明,发扬黄埔精神,国共两党紧密合作,致力振兴中华,就会给国家民族带来好处,相反就会损害国家民族的利益。孙中山生前曾多次指出:“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并希望“凡是爱国的中国人,都应该为中国的和平统一而努力奋斗”。今天,我们的国家尚未实现统一,台湾海峡两岸,还不能直接通信、通航,面临着紧迫的形势和新的历史要求,宣传黄埔精神,发扬黄埔精神,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仍有着现实意义。
1991年6月16日,在烈士墓前举行黄埔军校建校67周年暨东征史迹陈列室落成典礼上,当年两次参加东征的老战士李默庵在大会上说:“淡水、棉湖、惠州城头,处处有我黄埔师生的碧血!我们这些幸存者,只有在有生之年努力促进实现祖国统一,才能对得起当年为国家民族牺牲的先烈,对得起我们子孙后代。
随着“一国两制”的设想的逐步实现,台湾的“台独”分子会变本加厉地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他们坚持反共立场,进行分裂活动,因此,在台湾海岛的国民党人士、黄埔师生、黄埔师生的后代子女,都应该与两岸人民一起,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合作,继承爱国革命、亲爱精诚的黄埔精神,维护国家利益,坚决反对台独分裂阴谋,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黄埔精神是在中国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提出和形成的;其内容极其丰富,具有显著特点。在历史上,黄埔精神为推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反帝反封建的两大革命任务的发展与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今天,我们应当大力弘扬和继续发扬黄埔精神,响应新的历史召唤,为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