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播报
与老区2000名师生面对面(组图)
2025-05-26 11:38:24
来源:晶岩看天下
作者:孙晶岩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我与万安中学的学生们

    2025年5月23日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3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来到河北省保定市蠡县万安中学,参加“文学浸润乡土 经典照亮青春”活动。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办方邀请我开展专题讲座,通过文学创作故事,红色精神解读与文学经典融合,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与学习动力。

我们在主席台上

    蠡县教育和体育局的领导、万安镇领导、老作家孙清安、河北行知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创新工作室主任韩光辉、资深媒体人、光明日报社《教育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健、河北男高音歌唱家葛保华、万安镇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李继伟、万安中学书记、校长魏彦明等人坐在主席台上,万安中学和万安中心小学师生代表2000多人精神抖擞地坐在操场上,这是我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的听众,学生们能不能聚精会神,会不会交头接耳,我心里没有底。

    魏彦明校长致辞后,歌唱家葛保华老师用一曲《小白杨》的歌曲拉开了演讲的序幕。我首先讲述了我与保定的渊源,我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山脊——中国扶贫行动》,就写到了蠡县兑坎庄走出的一位全国十大扶贫状元。接着,我讲了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高蠡暴动,讲到了蠡县的作家梁斌和画家黄胄,他们是文艺界的双子星座,是一个时代的传奇。

我们在蠡县万安中学门口合影

    开场白拉近了我和听众们的距离,我马上书归正传讲述自己的长篇报告文学《北平抗战秘闻》的主要内容。从古北口长城抗战打响了北平抗战的第一枪到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的平西、平北、冀东敌后抗日根据地;从北平地下党领导北平人民与日伪做斗争到聂荣臻率部创建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于华北创建的首个敌后抗日根据地,由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聂荣臻率部创立,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聂荣臻率领2000余人,在山西五台山建立根据地。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根据地的形成。晋指的山西,察指的是河北和内蒙,冀指的是河北,核心区包括太行山、五台山、恒山山脉及滹沱河,总面积2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千万。复杂的地形为游击战提供了天然屏障。

抗战老兵耿真(左)为《晋察冀日报》捐赠油印机

保定清苑县冉庄抗战指挥部旧址

我在张家口找到了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旧址

我在张家口母校旧址了解北京101中的革命历史

我的长篇报告文学《北平抗战秘闻》

    1938至1940年,我军正规军达10万余人,参与百团大战,破坏日军交通线。日军扫荡频繁,根据地人口减半,通过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开荒130万亩,局部反攻,收复失地,1945年配合苏军进攻东北,成为解放战争重要基地,敌后抗战的典范。至1945年牵制日军华北兵力,累计作战32000多次,歼灭日伪军35万余人。聂荣臻评价说晋察冀根据地是华北抗战的灯塔。

    冀中的抗日武装部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并成立冀中军区,吕正操任纵队司令兼军区司令员,同时成立冀中区政治主任公署,吕正操任主任,领导平原游击战。

    本来熬夜精心准备了200多页的PPT课件,看到听众全神贯注的神情,我索性甩开了课件,脱稿讲述着我和冀中这块红色热土的故事。

    我讲述了我采访的抗战老兵耿真捐献油印机印制《抗敌报》和《晋察冀日报》的故事,讲述了我的母校北京101中学的前身就是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这所学校在革命老区张家口诞生,从张家口辗转来到西柏坡,又从西柏坡成建制搬迁到北京的故事;讲述了我当新兵时到河北保定拉练,住在清苑县一个叫作三角村的村庄,与当地老百姓结下了深厚感情,我给房东大娘挑水、扫院子,她晚上到我们住的房间给我们盖被子。我和她聊天,得知她的经历,她新婚一个月丈夫就上前线杀鬼子,再也没有回来,她拉扯着遗腹子孤独地度过了一生。她做军鞋、洗军衣,无微不至地照顾八路军伤员,我同情、敬佩她,当即以她为原型写了一首长诗《伟大的心——致平原的母亲》。我当新兵蛋子时就参观过冉庄地道战遗址,后来又跟随部队到了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悼念先烈,到平山县西柏坡寻根,坐在岗南水库前写诗。青年时代河北老区行影响了我的一生,我牢记着八个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牢记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给我的题词

    讲座完毕,有6位师生站起来提问,他们的问题提的很有水平,我侃侃而谈,有问必答。互动完毕,河北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的葛老师又唱起了《松花江上》,高亢的歌声在操场回荡,与讲座的抗战主题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被师生们热烈的掌声包围着,感染着、激励着。

魏彦明校长赠送给我的书籍

我赠送给万安中学的书籍《北平抗战秘闻》

    接着,我和万安中学魏校长互赠礼品,他赠送给我一套书籍,我赠送给他我的长篇报告文学《北平抗战秘闻》、数十本《东方少年》杂志和三幅我的书法作品,一幅是“德不孤”,取自孔子《论语》,“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你结伴而行;第二幅写的是“怀远”,意思是青年人要胸怀大志,志存高远;第三幅写的是“春华秋实”,意思是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只有努力耕耘才有丰硕成果。

我赠送给学生们的三幅书法作品

我赠送给学校的《东方少年》杂志

    中学生代表登台接受了书籍、杂志和书法作品,这次“文学浸润乡土,经典照亮青春”活动圆满结束。

    处处留心皆学问,我觉得自己此行还有新的任务,近年来我在江西与河北省走访了上百所乡村学校,乡村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心理问题是我关注的话题,我与校长和师生们交流,详细询问了学生的学习、食宿和心理情况,参观了学生宿舍、图书馆、心理咨询室,了解了学校的心理老师及音体美老师的配置,这次到万安中学讲座,与其说是我来传经送宝,不如说是我来学习、吸纳,让经典照亮青春,我从师生们身上感受到好学上进和满满的正能量,来学校时我看到冀中平原的田野上麦苗在茁壮成长,走进田野,走近人民,我们用实际行动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3周年。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全国首条【茶文化+西藏旅行+生态保护】世界最美茶旅景观大道发布(组图)
·下一篇:无
·红色热土焕新颜——再访陕甘宁革命老区
·“老区苏区健康行”大型义诊走进诏安(组图)
·张胜利、甘建东:红色老区绿淮源《新时代桐柏群英谱》(图)
·特稿:红色老区绿淮源《新时代桐柏群英谱》(图)
·黄声洪、李耿新、王继伟:荔湾区驻松源镇老区帮扶工作队等到闽粤红色交通线实地
·特稿:荔湾区驻松源镇老区帮扶工作队等到闽粤红色交通线实地调研(组图)
·胡山:抗战将士后代走进晋冀鲁豫革命老区缅怀先辈(组图)
·黄声洪、李耿新、王继伟:“全国文明村镇”的上杭县都康村领导到松源镇老区荷玉
·特稿:“全国文明村镇”的上杭县都康村领导到松源镇老区荷玉村传经送宝(组图)
·全国老区新闻宣传工作(南雄)会议6月10日至12日召开(组图)
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