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山东北坡下,有条自然形成的山沟,俗称小口梁子。可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和双桥的爱国人士,却把这条沟叫“平安沟”。为啥将人们习以为常的俗称,改为“平安沟”的名称了呢?这里还有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哩!
据说,1938年7月18日,开滦赵各庄矿一千多名工人,在中共地下党负责人周文彬(当时化名赵华南)、胡志发领导下,在赵矿罢工委员会纠察队长节振国的带领下,举行了抗日武装起义,开滦林西和唐家庄矿工人纷纷响应,起义工人队伍迅速发展到三千多人,编为四个纵队。然后,周文彬、节振国率队转移到榛子镇与抗联队伍汇合,被冀东军区李运昌司令,编为抗联第二路司令部直辖特务第一大队。
从此,这支队伍在节振国的带领下,经常活跃在赵各庄、林西、唐家庄、马家沟矿区及其古冶、榛子镇、丰润县、迁安县等地区,狠狠打击和骚扰日伪军,并得到附近村民、百姓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这天,节振国率十几人陈家岭西狼尾沟,痛歼换防日伪军,全歼敌人二十多个后,迅速撤退,途经凤山南坡,过大口,抄近路攀巍(围)山山坡,欲在泉河头北的大高桥过河,去尤各庄,与陈群冀东十二团汇合时,遇到了双桥村一带的武装民兵,头目叫平安。他见节振国一行人踏山路而行太辛苦,便建议他们顺此山沟而行,并由当地武装民兵护送。节振国立即答应,并与平安订下承诺:若节振国的队伍路经双桥一带,他们可派人到这条沟找平安或他的战友。从此,节振国通过大口或小口梁子时,均与平安取得联系,就是因特殊情况在这条沟,没找到平安本人,只要将一封“鸡毛信”放在提前约定的地点,他们也会及时解决问题,得到满意的“情报”,一路平安。
从此,人们便给“小口梁子”,又起了个八路军队伍能迅速、安全通过的山沟沟,叫“平安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