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日烽火燃冀中
(一)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二)组建抗日武装
1937年8月,红军团长孟庆山(万安孟庄村人)受党中央毛主席派遣,回到家乡,组建河北游击军,开辟敌后抗日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9月,中共保属特委在蠡县南玉田村(王凤斋家)开会,侯玉田、侯健民、孟庆山等人参加。会上,平汉线省委负责人肖悌对当前特委工作作了具体指示,要求特委迅速恢复1932年“高蠡暴动”失败后被破坏的党组织,积极领导和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斗争。
中共平汉线省委任命孟庆山为保东特委军委主席,侯玉田任副主席。保东特委决定,由侯玉田骑自行车带着孟庆山在蠡县的南北齐村、南北玉田,安新的北冯,任丘的天宫、关城,高阳的孟仲峰、东留果庄党的基础比较好的地方,开办了4期游击干部训练班,讲解游击战术,收集枪支,训练了党员200余名,派到各县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这些同志不久就成为创建河北游击军的骨干力量。
9月18日,蠡县地下党成立了华北抗日自卫军第一大队等抗日武装。9月23日,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9月25日,日军侵占保定、沧州。
同日,毛泽东主席给周恩来、刘少奇、杨尚昆同志的信中指出:“应令河北党注全力于游击战争,借着红军的抗日声威,发动全华北党动员群众,收编散兵散枪,普遍地有计划地组织游击队,以备在敌人占领华北后,能坚持广泛的游击战争。”
9月至10月间,回民爱国人士马本斋与献县一些地方绅士组织献县48村联庄会,领导人民武装保卫家乡。随后,马本斋约集献县、河间各地的回民爱国青年,组建了一支人枪数百的回民抗日武装。1938年初,这支武装接受共产党领导,改称“回民抗日教导队”,马本斋任司令。
11月初,大力组织各县武装,蠡县、高阳、安新等县成立了人民自卫团。收编杂牌武装,采用扩编、收编、加委的办法,12月12日成立河北游击军司令部。1937年11月至1938年1月,河北游击军共有3个师,12个路(1路至12路),1个独立团,3个直属团,共67000多人。
(三)人民自卫军挥师北上
1937年10月14日,共产党员吕正操领导的691团,在晋县小樵镇脱离国民党53军建制,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吕正操任司令员,挥师北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抗战道路。人民自卫军决定由深泽、安国继续北上。保属省委已经成立,负责人肖悌、孟庆山、师荣之等前来安国迎接人民自卫军,共同商定,部队途经博野到蠡县,同保属省委会合,拟进驻高阳。
29日,吕正操率部进驻蠡县城,地方党组织党员、干部、知识分子、抗日武装和民众团体联合召开了欢迎大会。人民自卫军帮助地方成立了县抗日政府,委任刘羲亭为县长,路一为县政指导员。
(四)攻占高阳城
31日,吕正操率领人民自卫军进抵高阳城郊。殷松山下令4城门紧闭,拒绝吕部进驻城内。吕正操指挥人民自卫军攻占高阳县城,毙俘殷松山部伪冀东保安队和高阳伪自卫团近千人,缴获长短枪近千支,轻机枪10挺和其它大量物资。战斗中,人民自卫军营长、优秀共产党员冀振雄壮烈牺牲。翌日,保属省委和人民自卫军在高阳县城内召开群众大会,当众处决了殷松山、高阳县伪保安团头子王子臣以及在安新城抓获的日本五县指挥官铃部武郎。我军攻占高阳城,震动了整个冀中平原,官兵士气和军威大振,人民群众抗日情绪倍增,出现了踊跃参军高潮,不到一个月时间,人民自卫军主力扩大到四五千人。
(五)成立八路军第3纵队和冀中军区
1938年5月4日,根据八路军总部命令,“冀中人民自卫军”和“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同时成立冀中军区。军区领导机关由纵队兼,吕正操任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孟庆山任副司令员。组建了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等领导机关。李英武任参谋长,孙志远任政治部主任,熊大正任供给部部长,张珍任卫生部部长。纵队下辖支队(兼军分区)。当时冀中军区设4个军分区,军区分区辖县进行了划分,当时蠡县属第二军分区。
(六)冀中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
至1938年10月,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共发展到6万多人,步马枪41818支,短枪2610支,轻机枪218挺,重机枪27挺,迫击炮21门,野炮3门,平射炮2门。同时,基本形成了平汉铁路以东,北宁铁路以南,津浦铁路以西,南越沧石公路,拥有30余个县、约800万人口的冀中抗日根据地,成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38年11月24日,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央、中央军委给聂荣臻司令员的指示:冀中区的中心任务是巩固现有部队,依靠群众坚持长期游击战争;派程子华带一部分干部去冀中。程子华任纵队(兼军分区)政治委员,加强该部队的正规化是目前的中心任务;决定由贺龙、关向应带120师主力去冀中,争取扩大120师;他们到冀中后,可以推动、影响当地部队正规化的进程,而冀中党应以大力帮助。
二、家乡实战炼英雄
刘秉彦原为北京大学数学系学生。卢沟桥事变后,1937年9月,他辗转回到家乡蠡县潘营村,改造自卫团,组织抗日武装。原永清县国民党保卫团的小队长朱占魁,9月被国民党任命为河北省第五行政区游击总队队长。11月1日接受吕正操率领的人民自卫军收编,任人民自卫军第二总队总队长。朱占魁突然带着人马进驻潘营村,收枪,收编潘营村的保卫团。刘秉彦与朱对话,劝他先别收编潘营的保卫团,由自己先把自卫团训练改造好了,再拉出去不迟,朱占魁答应了要求。刘秉彦放手发动群众,带着保卫团天天训练。11月末12月初,刘秉彦到蠡县南宗村,找到朱占魁的政治部,要求他们再到潘营住几天,反映了存在的问题。
1938年1月,朱占魁第二次进驻潘营村,自卫团大约有40人,35支枪。1938年农历春节前的一天,23岁的青年知识分子刘秉彦参加人民自卫军 。
1938年2月,朱占魁任人民自卫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员,刘秉彦任特派员,奉命向大清河北挺进。
1939年6月,孟庆山、刘秉彦、杨万伦部,在贺龙元帅亲自指挥下,参加蠡县莲子口战斗,给敌人以重创。
1941年2月,刘秉彦在抗大二分校学期未满,奉命返回冀中前线,调到九分区33团任团长。组织了蠡县、肃宁交界处的傅佐战斗,我伤亡干部、战士10余人,敌人在我火力猛烈攻击下,伤亡数十人。5月,清苑接合部的大李各庄突围战,33团干部战士奋勇阻击,顽强战斗,我军数十人牺牲,数十人负伤,敌人伤亡众多。之后刘秉彦任十分区参谋长、司令员,领导“五一”反扫荡。
三、惊险战斗扬军威
(一)南于八战斗
1938年1月21日,从平汉路西整训归来的人民自卫军团部和该团二营进驻南于八村,三营进驻北于八村。22日拂晓,驻高阳日军板垣师团四十二联队第三中队出动100余人,从东、南,西三面包围了南于八村。经激战,人民自卫军二团在地方武装配合下把进村的鬼子打了出去,并将日军包围。敌人除少数逃窜外,旱川丹治大尉以下几乎全部被歼,7人被俘,缴获大量战利品。
南于八村战斗,是冀中人民自卫军对日本侵略军进行的第一次歼灭战,第一次消灭日军100多人,第一次活捉日本兵,也是第一次自卫军与游击队配合、军民配合作战的大胜利。
(二)桑园突围
1941年4月,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带着工作组从南往北,到环境残酷的十分区检查工作,进行慰问。在返回司令部的途中,于蠡县桑园(潘营)被日伪军包围。所带的警卫排和回民支队的一个警卫营英勇阻止敌人,吕司令、赵部长及作战科长高存信等人成功突围。回民支队连指导员杨兆卿和一些队员壮烈牺牲,警卫排一些战士负伤。吕正操在其回忆录中对此有详细记述,警卫员吴天增对惊险的战斗场面也有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