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妹,是无锡近代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她曾寄身于无锡南门外顾码头的庵堂中从事中共地下党工作,一直到1949年无锡解放;林秉权,是出生于浙江泰顺县地主家庭的中共早期党员,与邓中夏、瞿秋白、恽代英等人关系密切,因反对王明被开除党籍,直至被流放西伯利亚,再无音讯。
林秉权与李小妹两人同在1927年白色恐怖后秘密进入苏联中山大学,相识并结婚。只是,后来一个留在了西伯利亚再无音讯,一个回到国内继续从事地下党工作,他们的故事像很多那个年代的地下党一样,命运波折,慢慢被人忘记。直到近年,他们的故事再次被人提起。2008年9月,浙江省泰顺县文物普查队发现地处偏僻的林秉权故居,揭开了那一段尘封的故事。
年轻党员,相爱于莫斯科
李小妹(1907.04.08-1991.11.23),又名李雁来;原名武秀英、又名武碧如。1907年4月8日生于无锡西郊梅园旁的大渲村。因家境贫困,她从小就在无锡锦记丝厂和上海永安纱厂等工厂做童工。后来接触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在上海永安纱厂时,认识了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王明的妻子孟庆树,并一起参加工人罢工运动。1925年初,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由于上海白色恐怖,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当年10月份,李小妹受党的选派,在上海杨树浦码头乘苏联货轮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九天后货轮停靠海参崴,在海参崴休息了四天后,再乘火车去莫斯科。因为火车走得很慢,一同去的人在车上举行了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在李小妹的记忆中,一同去学习的毛志强、戚小宝、姚素贞、王一、殷健等,一共19人。经过12天的长途行驶,我们终于到达了莫斯科。
初到莫斯科的李小妹进入中山大学学习,被分在低级班。中山大学后来改为劳动大学,再改为列宁学院。李小妹在校学习时被当选为校党支部委员。当年国共合作,校内情况很复杂,斗争非常激烈,而主要的是同王明等几个当权派的斗争,也即号称“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的斗争”,她站在了反对王明的多数派一边。
1928年,李小妹认识了从浙江泰顺县来的林秉权。林秉权当时在校内高级班,早她两年在上海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年轻姑娘的心中,这个浙江青年学习认真,知识丰富,工作积极,爱憎分明,正义感很强,还乐意帮助李小妹等低级班的同学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因此他们经常交往,彼此都有很好的印象,不久两人相爱。1929年,他们在莫斯科结了婚。
命运坎坷,孩子失散他乡
婚后,李小妹从林秉权日记中更多地了解了自己的丈夫,丈夫对自己的关心和爱,让她很感动。林秉权也是反对王明的,所以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她说,由于反对王明,所以王明一派的人对林秉权非常仇恨,并把李小妹反对王明的原因也归结到他身上。不过,李小妹却给予了否认,她说:“当时有人说我之所以反对王明,是受林秉权的影响,可是我早先反对王明时还不认识他。”李小妹后来对人们这样澄清了当时的情况。她感叹,后来林秉权受到了王明一派的残酷迫害,也是可以想象的。
不过,虽然他们都反对王明和米夫(中山大学校长),却与苏共早期著名领导人莫洛托夫及他的夫人克里沙诺娃的关系很好,他们经常在一起。李小妹后来回忆说,克里沙诺娃常常把手搭在她背上一起上街或散步,有一次她和林秉权还到莫洛托夫的家去做客。莫洛托夫喜欢绘画,那次拜访中还为她画了一张全身肖像,并挂在他家里的墙上。李小妹本来在整党中,曾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后来提出申诉,在克里沙诺娃的干预下取消了以前的处分。
很快,这对中国的年轻人生了一个女儿,取名伊旦契卡。由于当时在苏联大家都过集体生活,所以他们把小孩托人送到托儿所抚养。后来由于疏散,无法找到这家托儿所,孩子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