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休养,心系群众生活
1932年10月,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撤销毛泽东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调回中央政府工作,并批准他暂时请病假,毛泽东离开红军领导岗位,回后方“休养”。此后毛泽东第五次进入闽西,住在长汀福音医院的附属医院养病。
毛泽东这时虽然被撤销了党和红军的领导职务,只剩下一个实际上被架空了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的空衔,但他服从党和组织的决定,仍然争取在党的领导下做一些工作。因此,在汀州养病期间,毛泽东仍然以一半以上的时间紧张地进行社会调查工作,并十分关注当时的反“围剿”战争。他不但在休养所召开了多次的调查会、座谈会、积极分子活动会,详细地了解汀州的经济建设情况,而且还深入到基层工会、商会、合作社、公营工厂、机关等调查研究。毛泽东非常关心汀州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在调查中,毛泽东发现汀州人民当时严重缺米、缺盐、缺柴的困难,而汀州市苏维埃政府领导又不很关心群众生活。因此,他一针见血地批评了汀州市政府的官僚主义作风,指示汀州市政府要关心群众生活,注重经济工作。
毛泽东在汀州经过4个月的社会调查,收集和掌握了有关经济方面的情况,不仅为后来写的《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等文章,积累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起草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这篇文章是毛泽东为即将于1934年1月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准备的一部分。这篇文章辩证地将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正确地解决了改进工作方法和完成工作任务的相互关系,是正确处理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发展的人民内部矛盾的光辉著作。
才溪调查,总结典型经验
1933年11月下旬,毛泽东率领中央政府检查团从瑞金出发第六次来到闽西,深入中央苏区的模范乡——才溪乡,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和全面科学的总结。他在才溪召开了一个又一个调查会,此外他还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走访才溪的各个村庄、学校,来到了田头,虚心向群众作调查,直到把情况问明白为止。他总结出才溪乡先进经验的特点是:宣传教育工作好,生产组织得好,群众生活安排得好,公债推销得好,参加红军踊跃等。在随后写下的《才溪乡调查》报告中,毛泽东把调查同总结工作经验结合起来,把调查同宣传推广先进经验结合起来,把调查同批评官僚主义结合起来,并把调查研究与党的群众路线联系起来,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后来,毛泽东把才溪乡的先进经验经过“二苏大”推广到全国各个苏区。
才溪乡调查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次著名的农村调查,是中国共产党人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所体现出来的“深入基层、求真务实,一心为民,致力发展”的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的精神,对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毛泽东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统帅,一生中六次来到闽西,这是闽西人民的荣耀和骄傲。毛泽东在闽西的革命实践活动,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正是在闽西这块土地上,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闽西成为毛泽东人生道路中既历经沉浮又极其光辉的一页。毛泽东留给闽西人民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闽西人民永远怀念他。
(作者为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