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是一座全面反映中央苏区(福建)及闽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历史类大型综合性专题博物馆。2009年,该馆进行重新改版改造,现设有《红色闽西》《闽西英烈》《闽西红土名人》《中央苏区•福建》四个专题展览。馆内除文物陈列、展览版面、历史场景、油画、大型投影仪、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展览形式外,还采用了双屏转移、幻影成像、多媒体互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12年该馆又相继荣获了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和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国内革命历史博物馆行业的重要奖项和荣誉。著名党史专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到馆参观后题辞:“内容丰富,很有创意。布展新颖,提升到位”;大批老将军、老红军家属子女回到闽西,在参观完展览,观看完文物库房后,都认为“不仅展览做得好,文物库房条件也很好,我们十分放心把父辈的文物存放在此,”并表示要继续将文物入藏该馆。
改版后的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仍然坚持开展以“留住老红军风采”为主题的“四个一”活动(即征集一批珍贵文物、留下一幅亲笔题字、拍摄一段亲自讲述革命史实的录像、联系一批老同志老红军子女并建档),与一大批革命家后代保持密切联系,保证文物征集工作顺利开展。
从今年7月至9月,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先后四次派出文物征集人员,分别到北京、呼和浩特、长春以及上海、南京,走访了闽西籍将军、省(部、军)级领导及其家属子女。跨越祖国大江南北,文物征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这四次先后走访了邓子恢、张鼎丞、陈丕显、刘忠、张南生、罗元发、罗舜初、袁子钦、傅连暲、林伟、刘彬、蓝文兆、李平、林接标等将军亲属子女及钟有煌、余升云、包盛标、张慕尧、刘始明、黄庆熙等省部级领导亲属子女近百位,共征集各类珍贵文物及史料近千件。
此次征集的文物不仅种类丰富,而且级别较高。闽西籍开国中将中有傅连暲将军之子傅维暲捐赠的其父亲的军官身份证、抗美援朝慰问手册;罗元发将军之女罗冀延捐赠的其父亲的手稿;陈仁麒将军之子陈晓洲捐赠的其父亲的手稿;袁子钦将军之子袁协捐赠的其父亲的1937年红军十周年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及军官身份证;张南生将军之子张雁之捐赠其父亲的军大衣(军常服)和在抗美援朝坑道中挖到的钟乳石;罗舜初将军之子罗小明捐赠的其父亲的手稿等。
开国少将中有刘彬将军之子刘兴春捐赠的其父亲的一级解放勋章、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勋章证书、1988年的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42年抗大二分校毕业证书、1955年的少将军衔任命书等珍贵文物;林伟将军之子林春晖捐赠的其父亲的1955年少将军衔任命书、1949年淮海战役纪念章和1946年“劳动英雄”纪念章;张宜步将军之子张培舟捐赠的其父亲收藏的1955年授勋典礼出席证、典礼须知、晚会请柬及节目单等珍贵文物;林接标将军之子林城捐赠的其父亲的军官身份证、1955年少将军衔任命书;蓝文兆将军的夫人燕岩捐赠的蓝文兆1957年解放军军事学院的毕业文凭;蓝庭辉将军之子蓝江捐赠的其父亲的180多本的工作笔记;李平将军子女捐赠的其父亲1955年少将礼服一套和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望远镜;王贵德将军子女捐赠的其父亲的任命书等。
此外,许多老红军、省部军级领导的亲属子女也纷纷慷慨捐献文物,如钟有煌之女钟卫和捐赠的其父亲的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张慕尧之女张计捐赠的其父亲读过的1948年印发的《毛泽东选集》、抗战时缴获的绑腿;黄庆熙夫人时原捐赠的黄庆熙的工作笔记及在延安参加“七大”时发的折扇等……
这些文物是老红军及将军的荣耀、纪念和回忆,是伴随他们往日峥嵘岁月的“老战友”,也是后代子女们缅怀父辈的精神寄托。文物入藏后,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及时将文物进行清洁、消毒、杀菌、登记入库,并请福建省文物鉴定专家进行鉴定评级。现已鉴定并确定为珍贵文物的近300件,其中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200余件。它们不仅大大丰富了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藏品数量,还进一步提高了该馆的展览品位。
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通过走访征集文物,不仅得到了老将军及老红军亲属子女的大力支持,还加深了与老将军及老红军亲属子女的联系,促进了文物征集工作的开展,并通过新闻报道的宣传,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广泛关注,进一步扩大了该馆的社会影响力。
例:刘彬、张宜步两位将军的文物征集

刘彬(1912—1989),闽西上杭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一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司令部译电员、参谋、机要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五师司令部机要科科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兼通信营营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二旅独立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通信大队大队长,冀晋军区副参谋长,北岳军区副参谋长,察哈尔军区副参谋长兼后勤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察哈尔军区参谋长兼后勤司令员,华北军区军运部部长,内蒙古军区第三副司令员,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在这次“四个一”活动中,刘彬将军之子刘兴春先后两次将其父亲的40件珍贵文物入藏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其中有刘彬将军1955年授衔的一级解放勋章、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勋章证书、少将军衔任命书、1988年的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42年抗大二分校毕业证书、抗战时期缴获的照相机和怀表、1937年的中国分省图、各种纪念章6枚、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出版的毛主席近影集、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印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三年战绩等,十分珍贵。它们是刘彬将军戎马生涯的一个缩影,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闽西子弟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悲壮与辉煌。

张宜步(1913一 2011 ),闽西永定县人。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四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团卫生部书记、参谋处书记、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技术书记,青年纵队政治部秘书兼总务科科长,新编第四旅供给处政治委员,冀南军区供给处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后勤部政治处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供给部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十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供给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后勤部部长,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副部长、部长,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此次拜访了张宜步将军之子张培舟后,张培舟十分慷慨地将父亲传后于儿女的一笔丰厚“遗产”全部捐献。有抗战时使用的皮箱和马褡子、解放战争时期使用的公文包及望远镜、各种纪念章9枚等共百余件物品,其中张宜步将军的一套完整系统的授勋文件,具有非常有高的研究价值。这一套文件包括1955年张宜步将军授衔时的授勋典礼出席证、典礼须知、晚会请柬及节目单等。它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度的佐证,也是人民军队迈向正规化、现代化的充分体现。
部分老红军家属捐赠的文物:


袁子钦将军1961年的军官身份证


袁子钦将军的1937年红军十周年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