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我们很亲近,我们都觉得和他在一起没什么距离感。”“热情,没有架子。”与晚年华国锋同志一直保持颇多交往的家乡人如此评价说。
在韩学武等人看来,晚年的华国锋同志就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老人。“华老和他的爱人平时要是走在大街上,看上去就是最普通的老两口……也没有见过像华老这样随和的人,每次我去看他,常常还带一些家乡人。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华老都很热情。有人要和他照相,他都爽快地说‘大家一起照吧’。有人向他求字,他也是说‘好吧,你改天来取’。临别时,他还坚持要把大家送到门口。”
交城县“城内完全学校”是华国锋就读过的学校,世纪初该校正值百年校庆,校友们决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开完座谈会大家要去看华国锋同志,当时定好是6个人去,却一下涌去20多人。
当华国锋同志看到这么多家乡人,又是惊讶又是高兴。当时在场的韩学武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说,“当时华老兴致很高,还为城内完全学校题词‘百年树人’。”
聘乡亲当家庭厨师
“2001年,一位交城人被聘任到北京,成为了华国锋同志的厨师。”交城县志办主任田瑞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说道,“那是因为华老非常怀念家乡菜,想吃到地道的家乡菜。”
据跟随华国锋同志20多年的厨师谢师傅说,出生在山西省交城县的华国锋,一辈子都在吃家乡的面食。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华国锋同志任主管农业的副总理,考察全国18个省、市,到上海时因肚子疼住院,才发现患了糖尿病。此后,他的饮食被严格控制———1988年,每天的主食被控制在2两8钱:早上5钱,中午1两3钱,晚上1两。午饭以面条为主。谢师傅说,山西的那些面食像莜面、猫耳朵、刀削面,华老都爱吃,还喜欢吃羊肉臊子。“只要是家乡菜,你怎么做他都吃。他是个特别善良的老人,即使不可口,也不提意见,只是少吃点。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哪次说‘不吃’。”
在山西,很多人自己动手制作西红柿酱。韩学武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说,“有次上北京去看华老,他还亲自动手制作西红柿酱。每年西红柿上市的季节,他就让家人买很多,做成西红柿酱,再装到坛子里,留到冬天吃。”
一辈子没改交城话
由于写作上的需要,《华国锋在战争年代》的主编田瑞,从2002年起多次探望华国锋,他也是和华国锋同志见面次数最多的交城人。
“—直到逝世前,华国锋同志的脑子都非常清楚。他的记忆力超群,某年某月某日,怎样和日本人周旋,华老都记得清清楚楚。”田瑞说。
“有意思的是,华老到老都讲‘土话’,就是上世纪40年代的交城话。有些词,现在的交城年轻人都听不懂了。比如有一次,华老见我进屋,便用浓浓的交城话说‘你又来瞭(看)我了’,然后哈哈大笑。”田瑞对记者说道。
华国锋同志向来不收礼,唯独家乡人送来的小米、红枣、玉米面,他会高兴地收下,但反复叮嘱乡亲:“下次不要带了,这些够吃很久。”
田瑞告诉记者,2006年,他带着一些家乡的骏枣去看华国锋同志。为了让华国锋同志高兴,他说这是从华国锋同志外婆家的枣树上摘的。华国锋同志一听,马上拿起一颗枣,还没洗就放进嘴里。刚咬开,他就说:“田瑞,你骗我,我记得姥姥家的枣是白瓤,你这枣是绿瓤。”但他还是津津有味地吃了下去。
糖尿病人不宜吃枣,老伴急得连声阻止:“一次只能吃一个!”但华国锋同志不听,接连吃了好几颗:“交城的骏枣最好吃了。”
2008年3月20日,田瑞带着《华国锋同志传记》的书稿来到北京,请华国锋同志审阅。翻了几页,华国锋同志便放下了,“田瑞,我是看不完喽。”
这是田瑞最后一次见到华老,那天离开华家时,田瑞走了很远很远,回头一看,华国锋同志还站在门口目送他。那是一个老人留恋的、深情的目光。
仅回过三次家乡
1949年,年仅28岁的华国锋离开山西,之后只回到过家乡三次。
田瑞告诉记者,第一次是在1958年,当时华国锋同志在湖南工作,由于开工作会议路过交城,便回家乡看望老母亲。
但就在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华国锋同志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其母亲去世时都未曾与自己的儿子谋面。
据韩学武回忆,1991年8月底,华国锋同志回到交城住了近一个星期,到交城的旧居以及其曾经打过游击的地方,感受家乡的气息。
“扶老携幼迎老乡,十里五县共熙攘,潮往潮来人不断,阳台致意阵阵忙,家乡天旱水紧张,我等用水要掂量,洗衣洗澡全免掉,带头节约做榜样,老农当初多战友,促膝忆旧话家常,山上川下看巨变,细问改革笑语朗,临别协众来合影,烈日当头汗淋淋,七轮八番不厌烦,瞻前顾后笑吟吟。”这是1991年8月29日,时任交城县县委书记作的一首诗。
1995年,华国锋同志偕夫人最后一次回了趟交城,再次看了看他们年轻时参加革命战斗的地方。家乡人的热情接待,让华国锋同志心里很不安。为了不给地方上添麻烦,此后他再没有回来过。
家乡人的期盼
“华国锋同志的骨灰要安放在家乡”的消息早已在小小的交城县传了个遍,因为在每个交城人看来,这是一件大事。
“华国锋同志的骨灰安放在交城,真高兴。”这是《山西青年报》记者在交城县城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交城人民非常欢迎,这是毋庸置疑。”田瑞说,“就算有些交城人不明白华国锋同志的骨灰安放在交城,对当地的经济、教育、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但也完全明白骨灰安放在故土,交城人民想念华国锋同志的时候可以随时瞻仰和缅怀。”
按照华国锋同志的家属要求,墓地修建要坚持“四不原则”,即“不占用耕地、不与民争地、不破坏环境、不损坏古迹”。
交城县政府官员向《山西青年报》记者介绍,墓区卦山南麓西梁海拔在800米到926米之间,地属荒山荒坡,在此建墓既有利于荒山改造,又不占用农田。
同时,此处南距县城1公里,紧连规划中的卦山公园,便于城市文化的综合开发利用。
此外,墓区东邻60米宽的卦山大道、迎宾大道,交通便利,建设时有利于施工,建成后有利于民众瞻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