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井冈山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以及广大民众翘首以盼传统文化回归的有利时机,通过实施旅游文化系统工程,增大了民俗文化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如果我们能立足“和谐”内涵,将继承民俗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继而加以创新和发展,无疑将使我们井冈山旅游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独具魁力。
井冈民俗文化溯源
井冈民俗文化根植于客家文化。据考证,最早迁居井冈山的是雷、蓝、黄姓的客家人。客家人原本是中原士族,自秦汉以来,由于中原地区战乱频繁,他们先后分五批举家南迁到江西、福建、广东等省边陲地带的广大山区。他们既保留固有的古汉语言和生活习俗,又与当地的畲族、苗族、瑶族和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在生活习俗和语言文化上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从而形成汉民族中一支以客家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客家民系,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客家人”。明末清初,战乱再起,同时更由于客家人口急剧膨胀,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已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所需,于是,他们之中的一部分人又迁往内地山区,其中一部分聚集在湘东与赣西边界的井冈山区,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井冈客家人。
客家人来到井冈山区后,富庶的平地已大部分被先来的土藉人占据,他们只好在人迹罕至、山高林密的地方开荒种地,建立家园。即便如此,他们还会遭受土藉人的压迫和欺凌。正是这种独特的人生经历,从而培育了井冈客家人的坚忍性格和敢于抗争、善于适应和改变环境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成就了他们嫉恶如仇、打抱不平的侠士风范。加之他们的祖先是中原士族的原因,受中原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尊师重教、崇文尚武,就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井冈客家文化开始衍生。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在这个改变了中国革命命运的伟大转折中,一批批革命先驱,把代表中国革命利益的先进文化移植到了井冈山,从而使井冈客家文化兼容并收,发展成了以客家文化为基础,以红色文化为支撑,集各个地方民俗风情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井冈民俗文化。
在那个时期,如果说袁、王及其绿林队伍是用火辣辣的行动诠释井冈民俗文化中的某一特性的话,那么工农红军则以戏文这种优雅的行为艺术将井冈民俗文化张扬得淋漓尽致。据彭儒回忆,1928年4月,在庆祝“朱毛”会师和红四军成立大会上演出的文艺节目中,贺子珍、曾志、彭儒、伍若兰等红军宣传队员跳的葡萄仙子舞,演唱的《送郎当红军》、《十劝妹》等歌曲就是从客家民调演变过来的。
毛泽东对客家文化及客家人均非常重视。在井冈山时期,他对客家人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并于1928年11月将情况向党中央作了汇报。
解放后,井冈山的文艺团体创作并演出的一些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丰富的歌曲,如《请茶歌》、《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八角楼的灯光》、《绣军鞋》,甚至去年热播中的《井冈山》电视剧插曲《红军阿哥你慢慢走》都深深打上了井冈民俗文化的烙印。
继承民俗文化重在“和谐”内涵
近几年来,井冈山在继承和弘扬民俗文化中频频动作:在茨坪旧居旧址、龙潭景区、井冈山新城区、下七乡民俗村等地或举办客家风情展,或举行客家民俗歌舞表演,或通过情景再现工程的实施,或通过原生态式的山歌对唱等多种方式将井冈民俗文化推向旅游市场,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
笔者在查找资料时,偶然看到前几年有一位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游客在“客家风情展”的留言簿中写过这么一段话:我来井冈山这么多天了,一直在找这种地方,现在终于找到了,我很想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这个富有地方民情的展览以及歌舞表演让我如愿以偿,非常好!
去年10月2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井冈山考察期间来到整修一新的茨坪毛泽东旧居瞻仰。叮叮噹噹,铁匠们正赶制杀敌利器,老百姓忙着编织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