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田螺坑土楼群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漳州地区南靖县书洋镇,建县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与隶属龙岩地区的永定交接的书洋、梅林两镇,大多数是客家人,其它乡镇则以闽南人居多。四座圆楼簇拥着一座方楼,像是一朵怒放的梅花,美妙绝伦,璀璨夺目,又像是一支气势磅礴的五重奏交响曲,在青山秀水间激越地奏响。公路随着山势蜿蜒而下。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田螺坑景观魔术般地不断变幻,圆楼时而在前时而退后,方楼时而隐蔽时而暴露。来到坡底公路上,抬头往上一看,田螺坑土楼群犹如布达拉宫横空出世,巍峨耸立,庄严肃穆,在阳光下一派金碧辉煌。
景色特点
田螺坑第一座土楼叫步云楼,就是那位于“梅花”花心位置的方形楼,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高三层,每层26个房间,全楼有4部楼梯。取名步云,寓意子孙后代从此发迹,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果然,步云楼还在兴建,族人又有了财力,随即在它的右上方动工修建新一座圆楼,叫和昌楼,也是三层高,每层22个房间,设两部楼梯。1930年,步云楼的左上方又建起了振昌楼,还是三层高,每层26个房间。 1936年,瑞云楼又在步云楼的右下方拔地而起,仍然是三层,每层26个房间。最后一座文昌楼建于1966年,准确地说它是一座椭圆形楼,三层,每层有 32个房间。
田螺坑位于福建省南靖县西部的书洋镇上坂行政村,田螺坑自然村,距南靖县城60千米,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狐岽山半坡上,主体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以及椭圆形的文昌楼和其它夯土建筑组成的一个村落。
村落东、北、西三面环有大狐岽山和大科岽山山脉,南面为大片梯田。村落中,五座土楼依山势起伏、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居高俯瞰,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仰视田螺坑土楼群村落,像似西藏的布达拉宫,构成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绝景。
田螺坑,顾名思义,因地形象田螺,四周又群山高耸,中间地形低洼,形似坑,故曰田螺坑。
远古的田螺坑,四周群山环抱,古木苍天。这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珍禽异兽应有尽有,此地山清水秀,成为众生生息繁衍的世外桃源。
元朝末年,田螺坑村落的黄氏祖先黄希贵带着儿子百三郎,从福建永定县奥杳出发,翻山越岭,选择迁居宝地。他们经过湖洋坑,下坂村,李屋、上坂寮、到了田螺坑。当时的田螺坑已有陈姓、江姓、杨姓、何姓人家居住,看到他们和睦相处,辛勤耕耘,是人居好环境,决定在此定居。黄希贵及儿子百三郎即着手先搭盖草棚安居,靠养母鸭度生。
黄氏祖先在田螺坑生产生活过程中,认为田螺坑四周群山环抱,藏风聚气,一年四季日照时间长,是建阳宅的好地方。从地理位置上看,田螺坑地理位置处在八卦方位上的乾、坎、艮为三吉方。在上、中、下三元运势中,乾、艮行吉运时间最长。田螺坑为艮方,三吉方之一,所以现有所建楼宇的厅堂均为艮位,坐艮为其一大特点。又田螺坑,右水倒左,水出丁未口、辰、戌未为四大墓库,未为甲木和癸水之墓库、天作之合,自然形成是安居的好地方。
明洪武初年,田螺坑黄氏始祖百三郎,经地理风水先生指点,在百三郎搭建草棚住地是一切宝地,同时为其宅基定分金坐向、牵线,打桩定楼形。修建一座高三层,单层20开间的方形土楼――和昌楼。和昌楼建成后,又在其下方田野上建一座宗祠――江夏堂、以示对黄氏前辈的怀念。
黄氏传至十二世后相继兴建步云楼等土楼,直到1966年还在兴建文昌楼、建楼时间跨越600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