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两元,60周岁以上退役军人可享用 烟火暖兵心!英雄岛点亮20座双拥食堂

双拥食堂用餐场景
“两元任选三荤两素一汤,米饭小菜无限续,这性价比太高了!”8月5日中午,几位60周岁以上的退役军人端着热气腾腾的餐盘,坐在空调送爽的双拥食堂里,餐盘里的红烧肉泛着诱人油光。这份日常的温暖,正是东山县创新双拥工作的生动注脚。

双拥食堂牌匾
就在三天前的“八一”建军节,随着金灿灿的“双拥食堂”牌匾在樟塘镇湖尾村揭牌,该镇9村1社区幸福食堂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实现全县首个镇域双拥食堂全覆盖。从2023年底港西村首创“长者食堂+双拥”模式,到如今全县7个镇建成20座双拥食堂,东山县正将拥军深情融入柴米油盐,全力冲刺服务保障“全覆盖”。

服务对象公示
创新突破是东山双拥食堂的亮眼底色。樟塘镇率先打破常规,将60岁以上现役军人父母、退役军人、“三属”、军休人员及未满60岁生活困难的军人亲属、退役军人全部纳入优待体系,惠及全镇334名退役军人和35个现役军属家庭。实际上,创新实践的种子,早在港西村就已萌芽——军创企业家林华彪联合拥军企业投入百万资金,开创“老兵专桌”模式,县双拥办迅速将此经验在全县推广。

老兵在双拥食堂谈心
看着港西村幸福+双拥食堂炊烟袅袅,樟塘镇其它村的退役军人老人也期盼着:什么时候自己村里的幸福食堂也能变成双拥食堂?兵声即政声,县双拥办、镇村干部把这份期盼记在心里。“不仅不能忘记革命传统,更要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樟塘镇武装部长陈立斌道出初心。
今年初,湖尾村启动幸福食堂计划。既要让老人吃得上,又要让他们有得玩,村干部把目光锁定在了宗祠旁,那里有戏台,还有健身器材。然而,宗祠周边不是祖屋就是巷道,巴掌大的空地都挤不出来。怎么办?村干部带着图纸、抱着卷尺挨家敲门,把办幸福食堂的想法与相关村民沟通。

地方新联会捐赠物资
得知缘由,12户村民全力支持,当即签字。湖尾村“兵支委”陈阿勇无偿让出两处房屋扩容食堂,80岁的陈桂荣老人更是腾出自家两套闲置房,改作医务室和洗衣房。一天之内,338平方米的幸福食堂在村民的礼让中敲定。
“我作为老兵,把家里的老房子给村里用,能做点贡献义不容辞,也是很荣幸的一件事。”陈阿勇的举动为大家办好食堂鼓足更大干劲。在村两委带领下,全村很快募集善款近30万元,还有源源不断的物资捐赠,正是这份合力,让这个承载着特殊使命的食堂从图纸变成了现实。樟塘也由此成为东山首个幸福食堂+双拥全域覆盖的乡镇。

军人军属服务卡
更实在的温暖是东山县双拥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步发放的军人军属养老服务卡,这张集成军属住址、健康档案及紧急联系人信息的卡片,已发放至全县106名军人军属手中,让服务精准对接每个军人家庭。

战士下厨
长效运作的密码在于构建军民企“共同体”。驻岛部队将春节、八一、重阳慰问制度化,武警东山中队官兵在节日当天深入下湖村食堂帮厨义诊,东山县新联会等社会力量持续助力,多家即将进驻的国企也加入支持行列。双拥食堂从单纯就餐点升级为集义诊、洗衣、情感交流于一体的“暖心驿站”,试餐日里老人们的欢笑成为最真挚的认可。

为群众义诊
从港西村试点时惠及的11名老兵,到如今温暖全县500余位军人军属的保障网络,刚满60岁的退役军人陈松钦那句朴实的“我们也有优待,很开心、很满意!”道出了最真挚的心声。

驻地官兵慰问交流
“我们将全力加速实现全县‘双拥食堂’全覆盖目标,确保每一位军人军属、退役军人都享受到新时代双拥工作的便利!”东山县双拥办负责人的承诺掷地有声。当英雄岛的炊烟在座座双拥食堂升腾,军民鱼水情便在这日常的一餐一饭间静静流淌。这份融入柴米油盐的尊崇,正是为“全国双拥模范县”的金字招牌刻下的最鲜活、最温暖的新时代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