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旅游局·新华网福建频道·东南新闻网·中红网一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网 主办
首页 最新播报 红色视频 领袖故事 红色记忆 古田精神 导游词集 红色游记 精品线路 领导名片
红色景区 人文景区 生态景区 旅游信息 福建地图 交通指南 当地特产 周边景点 交流园地 红色网盟
不忘前人征途夜、盛世顺遂赴朝阳(组图)
2025-07-21 11:23:43
作者:黄飏言烈士之孙 黄翌忠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遍布祖国各地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用可见可感的方式承载、记录着党带领人民坚韧不拔的奋斗历程。我们要讲好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的故事,深入挖掘每一段党和人民的奋斗历史,使之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2025年7月18日,厦门市红色文化研究会漳州联络处组织寨内敬承堂理事会成员和闽南红三团余宴烈士后代前往红色平和参观平和钟骞烈士纪念馆暨中共闽南特委宣传部部长黄飏言同志、黄惠家族故居及“红军窝”遗址学习再教育。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我们对革命历史的认知,也让我们对传承红色基因有了更深切的感悟和强大力量。

    钟骞(1916—1944年),广东潮州人,原中共闽南特委副书记,为革命积劳成疾,于1944年在铜陵后平自然村逝世。踏入钟骞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的珍贵文物和详实史料,将钟骞短暂却波澜壮阔的一生缓缓展开。他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积劳成疾仍坚守岗位,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这种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让我深受触动。为纪念革命烈士钟骞,1960年起,铜陵村改名钟骞村。由于钟骞的“骞”字为生僻字,闽南语渐渐将“骞”念为“腾”,村名就变成“钟腾村”。

    1943年10月,他与几十位在闽南坚持革命斗争的工作人员隐蔽在深山密林的草寮等待时机。在那个艰苦的革命岁月里,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尽管条件极其恶劣,但是他们还是顽强地坚持革命斗争。为了掩人耳目,方便外出与统战人士接头,钟骞、陈天才与卢炎共用一条没有补丁的中山装裤子。按道理说当时组织上用于革命活动经费虽紧张,但给他们三个人都配一条裤子,也还是有这个财力的,但他们为了节省开支,尽量不浪费革命的一文钱,就只买了一条裤子。谁需要外出活动就让谁穿,虽然三个人个头不一样高,但比较矮的人可以把裤管往里面卷起来,这样穿起来也是有模有样,自然得体,看不出破绽。闽南话有句俗语叫“穿同一条裤子的人”,用来形容志趣相投的人,这个故事对于这句俗语来说可真是生动的写照。正是有了这样一群“穿同一条裤子”的仁人志士团结一致、清廉奉公、一心为革命,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1944 年春,陈天才提议安排肺病更加严重的钟骞到下寨铜场乡黄惠家中治疗,经组织研究同意这建议。刘永生带经工队用竹屏抬他到铜场后坪村。钟骞就隐蔽在后坪疗病和领导闽南革命。黄惠妻子陈嘉是厦门人,就认钟骞为内侄。都是外地口音,人们也不甚怀疑,为治疗方便和安全 起见,又派陈古老扮成佣人随同照顾。陈嘉带领周素娥、卢金鐟、黄启太、黄秀香等诸多家族成员细心护理钟骞,既用中药也用民间青草药,在钟骞病重难以吞咽食物时,曾文英把乳汁让给钟骞同志喝,自己2个月的女婴黄淑贞吃米糊。

    但由于无法及时医治,1944年5月31日,钟骞病逝,陈嘉用原准备自用的最好寿板安葬钟骞同志。要盖棺前一刻,她去拿来一把布板枪(原来要给钟骞做鞋,用碎布糊裱成布板用剪刀剪成手枪形状)放进棺材里,要让他在地府中继续革命。

    黄飏言(1906-1930),男,钟腾村后坪人,黄惠之孙。
    1926 年参加革命。
    1928 年加入共产党,在广东、福建从事革命活动,从闽西派到闽南领导革命。
    1930年6月18日在龙溪县南乡洪塘村(漳州高新区颜厝镇)进行革命活动时被敌军包围。为保护组织安全,销毁重要文件撤退不及被捕后屡遭酷刑,直至截肢,仍坚贞不屈。
    1930年6月20日(端午节)被杀害于漳州芝山仰止亭,同时遇害的还有霞寨小坪卢火石等。黄飏言的母亲卢宽倌、妻子周春桃、儿子黄介舜继承遗志继续革命到底。
    1952 年,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亲签黄飏言烈士家属“革命牺牲光荣纪念证”(429 号)予以表彰。

    在探寻革命历史的过程中,黄飏言同志的事迹同样熠熠生辉。1929年9月间,反动派龙溪县县长郑墨西在张贞指使下企图组织民团联防,消灭南、北乡游击队。为此,反动派于26日密约南乡一带民团头子和封建族长集中于龙溪颜厝乡四社村的何里庵,开会策划联防阴谋。漳州党组织截获此情报后,决计袭击何里庵,铲掉这些反动势力。中午,李金发、王占春、余天助、余宴率十余名游击队员,悄悄地包围了何里庵,並摸掉了岗哨。庵内会聚了11名封建族长和民团头子,其中还有1名张贞部的军官。游击队、赤卫队趁敌不备发起袭击,枪决了这些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此举震动了漳州、石码各地,使农民武装声威大振。为了筹集枪支扩大武装,是年冬,李金发、王占春、王却车采用打土豪的办法,在漳州南乡筹集到一批大洋。他们把其中一部分交送省委作为活动经费,另一部分通过省委设在厦门的地下联络站——罗克咖啡馆(后改名海滨咖啡馆)购买了一些枪支弹药,並于翌年春分两批从厦门秘密运回漳州南乡,使得有20多人的南乡游击队有了9支驳壳枪和20多支长枪,增强了战斗力。

    1930年,身为中共闽南特委宣传部部长的他,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为了壮大革命力量,他深入龙溪县南乡洪塘村,秘密躲在寨内敬承堂及后山草寮(陈娓夫妇地下交通员所搭建的)和鱼嘴岩。经常与王占春、李金发、余天助、余宴、王却车等革命同志,一起研究对革命事业的发展前景指导意见,耐心引导洪清根、洪撬生加入农会。在黄飏言同志的带领下,洪清根积极组织群众,并委以农会主席重任,开展各项革命活动,号召各乡农会斗争迅速发展,组织群众纷纷打起土豪、斗地主,革命斗争情绪日益高涨,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添砖加瓦,虽然他们身处艰难险阻,却从未有过一丝退缩,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无畏地与敌人斗争。

    钟腾村后坪,位于望卫山山麓,革命战争年代,后坪村长期是地下党活动、开会的地方。黄惠家族成员中涌现 2 位革命烈士、15 位游击队员,6 位革命接头户,被称 为“红军窝”。站在钟骞旧居及“红军窝”遗址上,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革命先辈们在这里秘密集会、商讨战略的场景。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为了光明的未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正是有了无数像钟骞、黄飏言、洪清根这样的革命志士,前赴后继,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黄惠(1852-1939),男,钟腾村后坪人,尊称穆老,清末廪生,擅长书法,崇尚理学,富有家国情怀。他是 1905 年汀漳龙师范传习所首届毕业生,在家乡设私塾教课授徒,黄廷钧、周碧初都是他的学生。支持朱积垒领导的革命事业,投身革命。家族人丁兴旺、财力较殷实。1930 年其孙黄飏言为革命牺牲后他全力支持革命。其故居就成为中共闽西南党组织和游击队的秘密联络点。中共闽南特委副特派员钟骞就安置在他家养病直至牺牲。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卢叨等多位领导人曾来这里研究革命工作。仅 1939 年黄惠就捐粮 100 余石支持游击队,黄惠去世时嘱托家人坚决继续支持革命到底,其后,整个家族在其妻陈嘉带领下,一如既往,在物资和人员上,倾其所有,支持革命。从 20 年代至 1949年间黄惠家族成员中有两位革命烈士,先后有15人参加红军游击队,6人是革命接头户。

    陈嘉(1895-1961),女,钟腾村后坪人,原籍厦门,黄惠妻子,革命五老。在钟腾主持黄惠家族家事,支持红军游击队大量物资,先后掩护过钟骞、魏金水、刘永生、卢叨、陈天才、赖葱等闽粤边委和王涛支队、闽南政保队、闽南支队、边纵第八支队的负责人和其他革命人员。广受夸赞,被称为“革命老妈妈”。

为钟骞革命烈士纪念馆捐赠星星之火红色书籍

    厦门市红色文化研究会漳州联络处洪龙水组长与厦门理工学院组织部刘淑强驻霞寨钟腾村第一书记合影。

    平和县委党校原副校长周国林讲到:历史不能忘记,在新时代,我们应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对下一代人要天天讲、月月讲,一刻也不能懈怠。忘记过去,不但意味着背叛,更意味着将来有可能重复!要让他们铭记历史,奋发图强,所以铭记历史、知耻而后勇,忘记历史就是背叛!记住过去不是包袱,是砥砺前行的劲力。

    这次参观学习,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红色基因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热血与希望,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传承革命精神。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在工作中,勇于担当,积极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摄影:黄建立 洪升辉 许松国 
    文字提供:黄飏言烈士之孙黄翌忠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服务站的故事】诏安四都:“四访四送”工作模式,精准服务退役军人(组图)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福建红色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建红色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福建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福建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