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5月17日上午,厦门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和福建非遗酒文化专委会前往革命烈士李金发故居和颜厝镇寨内敬承堂接受学习再教育,发扬红色文化驿站,开展传承精神血脉调研活动。

当日上午9点,众人齐聚高新区颜厝镇下洋村,走进李金发革命烈士故居。在这里,大家深入探寻李金发烈士为工农劳苦群众,坚决投身残酷斗争的伟大精神。每一处旧物、每一个故事,都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让人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


右1洪碧华,右2周庆辉,右3周亚冷,左1周国林,左2许松国。
李金发(1907一1932)。龙溪县下洋村,1927年1月被选为丝沙染织工会主席,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李金发与王占春、余克等同志组织南乡农民运动和发动漳州一程溪轻便车公司罢工斗争,王却车、叶五县,余宴等轻便车工人以后成为我党的领导下的游击队员。1929年李金发任中共漳州县委书记。1930年12月13日由陶铸组织在南乡浦西庵成立闽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王占春任支队长,李金发任政治委员。1931年冬,李金发和邓子恢指挥全面工作常住下南乡浦打村。1932年(农历3月14日),为了迎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攻克漳州,不幸在东新桥被敌人击中腹部,于黎明前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闽南红三团革命后代左1余连钟,右1陈赞溪。
上午10点,队伍来到第二站——颜厝镇寨内敬承堂。
厦门市红色文化研究会秘书处许松国担任本次“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精神血脉”活动的主持人。

本次活动邀请的领导,他们是:漳州市关工委执行主任、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周亚冷;厦门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文旅部国礼艺术家林浩然;原厦门市体育局局长、厦门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付一民;原漳州市纪监委监督室主任李荣源;原平和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周国林;原云宵县民政局党组副书记李联明;漳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原科长蔡道坤;漳州市委党校副教授洪碧华;龙海市委党校科研处原主任周庆辉。还有特别邀请嘉宾:中铁文旅投资集团魏万山;革命后代陈永杰;福建非遗酒文化专委会会长许文灿;王占春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王上海;厦门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办公室副主任吴志军;洪塘村党委书记洪海勇;寨内敬承堂理事会会长洪和顺等所有成员,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聆听原洪塘村支部书记洪合作讲述洪塘寨内文化历史典故传记和1930年左右这里的红色历史,这里有闽南公学学员洪水根的故事,经闽南特委宣传部部长黄飏言、中共漳州县委书记李金发、革命领导者王占春介绍加入农会洪清根、洪撬生,参加地下交通员的陈尾夫妇、面对反动派的严刑拷打,陈尾夫妇坚贞不屈,始终守口如瓶,用生命守护着同志的安全,其顽强不屈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同时,还有跟随刘邓大军为祖国胜利四处征战、立下汗马功劳的洪英美同志。这些故事,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


解放功臣洪英美之子洪龙水




漳州市关工委执行主任、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周亚冷;平和县委党校常务原副校长周国林;漳州市委党校副教授洪碧华;龙海市委党校科研处原主任周庆辉;原厦门市体育局局长、厦门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付一民;福建非遗酒文化专委会会长许文灿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依次表示,将积极发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厦门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文旅部国礼艺术家林浩然和漳州市关工委执行主任、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周亚冷为寨内敬承堂赠送图画,寓意五十六个民族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领导下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的红色江山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参观学习调研活动还有闽南红三团革命后代:余连钟、陈赞溪;李金发革命故居李氏代表李德顺;福建七雕园林工程有限公司陈首君;祥安汽车维修厂何朝宗;漳州灵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周清梅;漳州锦一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曹锦洲;平和县南胜镇云后村村委会林茂聪等。此次追寻红色足迹之旅,各单位和同志们收获颇丰,他们通过实地走访、参观调研,深入了解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深刻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激励着研究会成员们和同志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