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旅游局·新华网福建频道·东南新闻网·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 主办
首页 最新播报 红色视频 领袖故事 红色记忆 古田精神 导游词集 红色游记 精品线路 领导名片
红色景区 人文景区 生态景区 旅游信息 福建地图 交通指南 当地特产 周边景点 交流园地 红色网盟
特稿:红色的土地 腾飞的漳平--60年福建省漳平市经济社会发展巨变纪实
2009-06-30 23:05:01
作者:卢如昌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三
    1990年开始,撤县设市后的漳平,迎来了又一个发展高潮。
    漳平市委、市政府抓住时机,提出筑巢引凤促发展的战略构想,大张旗鼓进行旧城改造。1995年以来累计投入4亿多元,重点实施以和平路为主线的旧城改造和桂林新区开发,市区面积从4.3平方公里拓展到5.23平方公里;城区道路面积从16.7万平方米增加到32.6万平方米;改建和新建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从0.6平方米增加到3.78平方米。城市建设以其特有的速度和风格让人刮目相看、耳目一新。昔日“脏、乱、差”的落后面貌一去不复返。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大放光彩,向人们展示了新兴城市的英姿。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撤县设市后的漳平,漳平经济发展进入鼎盛时期,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三十年来和撤县建市19年后的发展,漳平老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十世纪末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今天的漳平,工贸繁荣、交通便捷、通信发达、能源充足,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处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漳平不仅是闽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而且成为闽西老区一座新兴的开放城市、九龙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国民经济增长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65.14亿元,是1949年的132.7倍;其中第一产业12.51亿元;第二产业23.45亿元;第三产业29.1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6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86元,分别是1949年的36倍、42.5倍 ;全市财政总收入58549万元,是1978年的77.4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169万元;财政支出56000万元,是1978年的90.1倍。金融形势稳定,存贷同步增长,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38.55亿元,是1978年166.4倍,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4.31亿元,是1978年的710倍;金融机构贷款30.26亿元,是1978年的185.1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由农业占主导变为第二、三产业占主体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三次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65.5:16.5:18优化为2008年19.2:36:44.8 。2008人均GDP为23950元,是1978年的87.4倍。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漳平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加强,生产条件和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至2008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6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达7213万千瓦时。自1981年开始,在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转变,通过合理调整结构,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特色农业方兴未艾,自1996年与台湾农民合作创办了第一家高山茶公司以来,通过以商引商,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不仅成为台湾农民来大陆投资兴业的热土,而且是大陆地区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茶生产地、对台农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全市茶叶种植面积6.6万亩,漳平水仙茶、永福台湾高山茶远近闻名,漳平水仙茶综合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被国家标准委批准为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全市种植花卉面积1.01万亩,漳平市和永福镇分别被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杜鹃花之乡”称号。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种植结构一改过去农业结构单一、生产工具简陋、生产方式原始的状况,农产品产量均比解放初和1978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村经济主要指标在省、龙岩市名列前茅。2008年农业总产值20.28亿元,是1978的8倍,平均每年递增7.18%;其中粮食产量7.45万吨增长2.4倍;肉类总产量2.16万吨,增长 3.6 倍;水产品产量6511吨,增长6.5 倍;森林覆盖率77.9%。漳平被国家、省政府确定为农业综合开发县、生态农业试点县。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更加整洁、优美,展示出老区乡村的新气象、新面貌。
    -- 工业经济步入快车道,多种经济成份全面发展。工业经济历经6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作坊式手工业到机械化的现代化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九五”时期,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全市工业企业面向市场,坚持抓大放小,着力招商引资,坚持质量立市,坚持抓企业改制,全面实施三大重组战略(即调整重组、招商重组、破产重组),盘活大量的工业存量资产,主要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产业布局渐趋合理,发展后劲日显强劲。以电力、建材、轻纺3个支柱产业,化工、机械、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业、煤炭、矿冶6个为优势产业新型产业体系格局初步形成。项目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明显提升,效益逐步显现。漳平红狮400万吨、振鸿200万吨水泥项目相继动工建设,项目一期均可竣工投产,漳平电厂扩建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已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核准。工业在漳平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2008年全市实现全市工业总产值成58.71亿元,是1978的43.8倍,年平均递增13.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0.3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9.56亿元,利税总额达 6.85 亿元。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至2008年底,园区共有企业60家,实现产值9.95亿元,初步形成轻纺、化工、竹木加工产业集群。
    --交通、电力、通信设施日臻完善,对外连接通道更加便捷。上个世纪90年代初,落后的交通严重制约着全市经济发展。作为龙岩东南门户的漳平,致力于抓道路、电力、邮电通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境内铁路通车里程达116.5公里,铁路日均运输量从1978年的2959吨/日提高到2008年3978吨/日。鹰厦电气化铁路贯穿南北,漳龙、漳泉铁路横跨东西,共有11个火车站。其中漳平站是我省铁路二等编组站。县、乡、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等级大大提高。至200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911 公里,比1978年增加1306公里,是1978年的 2.16倍,公路日均运输量从1978年438吨/日提高到2008年9378吨/日,提高20倍;拥有汽车1220辆。205、324、319三条国道贯通漳平东西南北,建成了漳华公路、永漳公路,完成了“福三线”基太岭路段二级水泥路面改线,“先行工程”和“八路一桥”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新建和改造路面110多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从2003年到2008年共完成1127.25公里,总投资达4.7亿元,全面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目标。电力建设步伐加快,实现电力工业总产值9.26亿元。先后投资建成漳平火电厂一、二期总装机容量4×100MW,红狮水泥一期余热发电;建成中大坂二级、岭兜、溪口等骨干水电站和6座35千伏变电站,实现了南北联网,顺利通过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验收。电力邮电通讯便捷,邮政网点遍布全市。全面建成开通了无线寻呼、数字移动电话程控电话、彩色可视电话系统、国际互联网。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日趋改善。1990年撤县设 市后,历届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中心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建设“江滨园林城市”为切入点,实施了城市人居工程,城市路网、公交、园林、环境卫生等设施日臻完善,城市的“新、绿、亮、美”形象正在形成。建设和平大道、桂中路、江滨路,林昌路、和平北路、八一东路,完善桂南路、解放路、东外环路,建成垃圾无害化填埋场、自来水取水点迁移工程并投入使用,基本完成污水处理厂项目前期工作;建成了“三园双塔两馆”等项目,开发建设万成家天下、影视娱乐城、凯源锦绣名城等房地产项目。同时,以永福、新桥、双洋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辐射能力增强.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90年的城5.6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8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面积达62万平方米。城市绿化面积达23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1.9平方米。
    --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取得重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尽快改变我市经济基础薄弱,城市破旧不堪的状况,投资领域、建设规模逐年扩大,1978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8万元,2008年投资总额达36.97亿元,是改革开放初期的720 多倍,投资结构也朝着有利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的的方向改变。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取得重大进展,2008年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100万美元,外贸出口4180万美元。
     商贸物流日趋活跃,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各类商业网点遍布全市,建成华裕、汇盛、万成凯源、闽西南商贸城等一批商贸区,寓购物、服务、娱元乐、休闲饮食为一体,全方位满足群众消费需求。从零售业态看,新型营销业态进一步扩张,连锁店、超市、量贩、专营店、销售旺盛。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1亿元,是改革初期1980年的4348万元的20倍以上,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6.3亿元。消费升级态势比较明显。饮食、居住、旅游等新的消费态势持续升温。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民生活迈向小康。五、六十年代,人们梦想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六、七十年代,拥有一辆自行车代步,是让大家羡慕不已的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衣、食、住、行质量提高较快,多种有益身心健康娱乐设施迅速增加。从80年代的自行车、电冰箱、音响,及至近几年的摩托车、空调、移动电话、电脑、小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鲜明折射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至2008年底,全市人口达27.2万人,城乡居民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5786元,是1978年41.3倍;城镇化水平39.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元增加到2008年的5786元,年均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23元增至2008年的11962元,年递增12.79%。
    --民生工程更加扎实,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08年全市民生支出1.55亿元;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标准。扩大新农合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实施参合农民大病商业统保,全市21.53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57%;建立困难群体救助保障制度,2008年纳入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分别为1824人、8178人,发放低保金1380万元。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和农村困难家庭“两免一补”的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带来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取得丰收。
    科技兴市战略大步推进。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由1990年的24提高到2008年的50 % 左右。我市成为全省第二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第三次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被授予福建省科技进步先进县(市)。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扎实推进“教育强市”战略和素质教育工程,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双高普九”步伐,全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升学率均达到了部颁标准,是全省无文盲县(市)之一。全市已形成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门类齐全的教育体系,龙岩市对我市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复查跟踪得分增幅居各县(市)之首。
    文化旅游事业繁荣发展。贯彻实施“芳草计划”“百花计划”,建成了漳平历史陈列馆、红色漳平馆、知青情缘馆、陈性初纪念馆、王景弘史迹馆、“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丰富了城乡文化生活。文艺创作取得新成绩 。“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新桥现代民间绘画作品跳跃着乡村的生活韵律,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芬芳;漳平是明代伟大航海王景弘的故里。王景弘与郑和一样,不愧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先驱;成功开发4A级九鹏溪生态旅游风景区,顺利申报天台国家森林公园。
    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加强了卫星地面广播电视接收设施和有线电视覆盖网络的管理,“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开通了数字电视,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96.6%。荣获国家级“村村通”先进集体、广电工作省级先进单位。
群众性体育活动全面开展。体育中心综合馆竣工投入使用,举办了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活动,成功承办第十三届省运会足球、乒乓球比赛,我市在全国、省、龙岩市等比赛中曾几十块夺得金银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福建省将乐县杨时纪念馆开馆
·下一篇:特稿:刘亚楼上将夫人翟云英参观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组图)
·践行“三严三实”要求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馆党员干部参观漳平红色旧址群(组图)
·南京军区“文化服务老区行”到漳平象湖演出
·陈学贵、李新中:南京军区“文化服务老区行”到漳平象湖演出
·特稿:南京军区“文化服务老区行”到漳平象湖演出
·黄巧娟、詹芳兰:漳平象湖举办第二届红色旅游文化节(图)
·特稿:漳平象湖举办第二届红色旅游文化节(图)
·张秀玲:漳平象湖红色革命旧址群积极争创国家AAA级景区
·特稿:漳平象湖红色革命旧址群积极争创国家AAA级景区
·张清兰:漳平象湖积极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
·特稿:漳平象湖积极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
福建红色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建红色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福建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福建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