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福建连城2011年8月1日电(邹善水)今年“八一”前夕,我们数位“追红旅”的车子从县城出发,沿204省道往北,在老铺口又向西,绕过一个又一个的弯,来到福建省连城北团与长汀童坊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连城县北团镇大张村。
这个山高、路险、气候冷凉、名不见经传的偏僻村子,在洪武三年(公元1570年)由福建汀州四堡里的上堡村迁入开基。解放前叫“大坑源”,近百户人家500余人口分布在狭长山凹里。78年前,大坑源却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汀东游击支队的“红色摇篮”。
尚存完整的红军标语。
至今尚存20多条红军宣传标语的这座小楼,被村民称为“红军楼”。
我们漫步在大张的水泥道上。虽是盛夏酷暑时节,村中古木参天而清风习习;许多村民外出打工经商,看到的是村内新楼古屋错落相间;村子虽是上村下村分布延长,村道平缓而整洁、民风古朴。
村支书邹文科、村主任邹金全听说我们是进村看“三红”的,带我们来到今年96岁的邹富发老人家。大张村至今完整的红军楼、红军桥、红军树构成的“三红”古迹,深藏的故事令人感动。
邹富发老人回忆,1933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汀东游击队第一大队经四堡进入大坑源村,队部设在大堂屋邹南阳家(现邹连生家),开展革命活动时间长达近8个月。汀东游击队第一大队官兵进入大坑源村,不干扰民,不进民居,队部驻扎在村口三角屋桥及桥头树林里。时任工农红军汀东游击队支队长王涛文,年轻英俊。没有半点官架子。带头睡地铺吃杂粮。对老百姓亲热和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