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样的两层以上砖瓦房、钢混房达上百座,虽然不是建成街道排式楼房,但是形成了村里的特色——单家独户,且都建在青山绿水间。
红军进村时,村里家家户户早已空无一人。
比长增大10岁的大哥,当年是村小学老师。有文化就是不一样,他虽然对远道而来陌生的红军存有惧心,但是不像别人对红军闻风逃离而不敢再回来。他安顿好家小后就返村,将自己藏身于小学书馆不远的树林里,观察着进村红军的动静。他发现红军跟土匪作派不一样,没有烧杀掠抢,而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红军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通过会议、标语、歌曲、戏剧等手段,向战士不断宣传部队纪律,以及部署“为中华民族解放而战斗”的任务,反映了这支文明之师的优良作风。
他那单枪匹马的大哥,以好奇的眼光看着红军的一举一动,从中改变了对红军看法。知道村里一切安好后,他就赶到土堡通知乡亲回家来。
部分乡亲回家后发现红军果然是一支好队伍,就纷纷烧水煮饭,热情招待红军。中午才到的红军就在村里吃午餐,在郑姓东阳堂用餐的红军很客气,知道乡亲们大米少,就多吃地瓜,少吃米饭。 有一部分战士,被分配到一两里外名叫大路口、春风岬等高地站岗,没法吃到午饭。乡亲们就用草包装着饭、大瓷碗装菜汤,给他们送去…… 标语口号,村里触目皆是 红军来了,举着红旗进村。好奇的小孩们,最吸引他们的就是那迎风飘扬的红旗。
进村的红军没闲着,会煮饭的与乡亲们一道煮饭,会打草鞋的就找来稻草打草鞋,会写字的就在墙上刷标语口号,宣传革命,给东佳乡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天,部分红军利用在村里短暂休整之际,进行一场写标语竞赛,每个会写字的战士在离开东佳村前写3到5条标语。红军的标语是在八闽东征中无形的利器,“工农革命胜利万岁”、“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为中华民族解放而战斗”等等标语口号触目皆是。
小学书馆、高楼堂、时思堂、福昌堂、东阳堂等房子的墙上增添了一道道标语口号的亮丽风景。后来,小学老师念给孩子们听,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也饶有兴趣地跟着读。
郑长增老人说,他书读得少,没识多少字,当年看到那跟四五岁孩子一般高大的字,觉得很好奇,印象就很深。再说,红军留下的大量宣传标语,多以通俗易懂的口号形式宣传党和红军的群众政策及“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展现了红军高超的思想魅力和精神风采。
那些标语口号笔墨字迹有的工整、有的潦草,解放初期,还在乡亲们的生活视线里。村里的老人说,如果是文革前来,那些红军标语口号可以一条条清楚读出来。
只可惜,由于遭受时光风雨的漫长洗礼,以及时代变迁,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那些红卫兵败家子搞什么破四旧,把那些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房子连同那些书有标语口号的墙拆的拆、刷的刷,红军标语口号现在都已淡入历史,大字无迹了。
在东佳村那天,红军没有遭遇敌人,没有枪林弹雨,有的是与乡亲们和谐相处,让乡亲们认识真正的红军形象。
下午,红军告别东佳,向东挥师尤溪,进入新阳镇坎里村漈头自然村……
上午登上五里文经岭,下午走下十里漈头坡。乡亲们对红军的迎来与送往,就在历史长河中定格着那遥远而又短暂的一天时间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