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上杭,必定会去苏家坡。每次到苏家坡瞻仰树槐堂、圳背岩洞等革命遗址,倾听毛泽东关心群众疾苦、密切党群关系的动人故事,又总是使我心潮澎湃。
初次到苏家坡,是38年前。那年3月,我所在的部队到古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请革命老人讲述毛泽东在苏家坡的故事。
苏家坡村,深藏在梅花山南麓的崇山峻岭之中。它和闽西的多数山村一样,群峰怀抱,云雾缭绕,青松挺拔,红枫伟岸,清澈的溪水从村前淌过,鱼儿在水中嬉戏,鸟儿在林中歌唱,村民在田间愉快地劳作,真是一幅天造地设的画卷。而苏家坡村曾是中共闽西特委机关旧址树槐堂的所在地,一代伟人毛泽东又曾在这里工作生活过的历史,又使它比别的山村多了一份荣耀,多了一份别样的情怀。
1929年10月,毛泽东携贺子珍随同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转移到苏家坡,住进特委机关驻地树槐堂后厅左侧的小阁楼。在这里,身患疟疾的毛泽东一边养病,一边指导闽西特委的工作。他化名“杨先生”,工作之余,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他访贫问苦,了解政风民情;枫树林里、小溪岸边,他与特委领导和干部屈膝谈心,探讨根据地建设。苏家坡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协助村民创办了“平民小学”,还亲自给学生们上课。他了解到特委炊事员老杨的儿子参加赤卫队,把家里仅有的一床被子带走了,便将自己的军毯送给了老杨。“杨先生”的美德,在苏家坡群众中广为传颂。毛泽东在指导闽西特委工作时,格外重视党和红军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使苏维埃政府和苏区干部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在毛泽东的亲自指导下,闽西各地土地革命蓬勃发展,苏维埃运动如火如荼。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并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革命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今天,我再次踏进苏家坡这片热土,昔日进村的崎岖小路,已成为宽阔平坦的大道。家家盖起新房、户户生活富足,人民安居乐业。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好一个美丽乡村,梦里家园!
时光送走了伟人,但伟人的光辉思想永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社会和谐,是我们不变的宗旨和永恒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