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背村作为一个典型的客家村落,敬祖追源是客家人的美好传统,宗祠祖庙是每个客家宗族大事的见证地和聚集地,也是每个客家人敬祖思宗的场所。全村现有宗祠十几座,单单刘氏的宗祠就有12座之多,报功祠、左宗祠、海公祠、淮公祠、刘氏宗祠、朱氏宗祠、傅氏宗祠等一座座精美祠堂错落分布在村内各处的风水宝地上。各姓各房,每年春秋二祭,逢年过节,老少团聚,远近相会,敬祖宗,讲家训,话家常,交流心得,分享经验,献计献策,总结成绩,把握今天,畅想更加美好的家族明天。
客家人向来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把兴学育才放在首位。据田背刘氏族谱载,十郎公12世上慧公在穆畲、十四世洪成公地石鼓坑、十一郎公10世芦山公在竹斋、14世奋生公在尚山、孟昭公在谦益楼等都办有私塾,后又创办龙岗学校、柳斋学校、坑子尾的兰芳书屋、土楼的耕经别馆、鸭塘下的培文学校等,1938年又以公尝、文会、捐监筹建了田背学校。民国14年,本村刘开先在宏文馆开设毓英学校,后又转办为职业中学,开设了国文、数学、蚕桑纺织、历史、地理等科目。同时村里也非常重视对文教事业的投入,成立了儒田、儒资会、文会、清平社等各种奖教奖学组织。村里文风盛行,人才荟萃,仅明清两代,中进士、举人、贡生、秀才者就逾200多人。建国后更是人才辈出,大学生、硕士生、将军、教授、专家、局长、科长等名字可以列出一长串,数不胜数。难怪村子里的那些宗祠祖屋皆雕梁画栋、精美异常, “文魁”、“经魁”、“大夫第”、“郎官第”、“书香”、“孝子”等各色牌匾能够在屋梁上高高悬挂。也难怪“孝子”、“孝子之门”、“乐善好施”等牌坊能够傲然耸立于村头田尾。原来留下来的那一幢幢雄伟老屋、精美宗祠就是昔日辉煌历史的见证,可以说是幢幢均有文化,厅厅皆是历史。而那一座座牌坊、一件件石雕、一块块牌匾、一张张彩绘、一卷卷族谱等更是这个村子深厚文化积淀的证物,即使岁月的风尘也掩盖不了它们的精致与美丽。
流连于村头巷尾,伴着鸡鸣犬吠,不时可见在田头地尾,辛勤的农人们在浇菜作田。清溪池塘里,黑鸭白鹅在追逐嬉水,惊起一滩水花。溪中大嫂,浆洗衣服,捣衣声声,荡漾开一片生活的气息。榕树下、水塘边,可以看到亭亭的绿荫下围坐着身体硬朗的老人们,或飞马走将的弈棋,或优哉游哉地高谈阔论,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们这些陌生的外来人,热情地和我们打着招呼。在古意盎然的老屋院落里不时的可以看到扛着锄头、挑着箩筐的村民们进进出出以及在厅堂里读书看报写书法的阿公们。也可以看到在堆着柴草、放着农具的屋檐下端坐着捧书朗读的学生娃娃。在这个清幽的山村里,劳作成为一道风景,生活成为一种休闲。人们劳而不碌,快乐悠闲地稼穑与收获。原来书香村落,耕读农家,充盈着的就是这样的古韵风情呀。
行走在田背村的田畴农舍之间,我们感受到的是浓浓的古韵民风,感受到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恬静、“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祥和以及“鸡鸣桑树巅,狗吠深巷里”的村居气息。在这里可以让我们放下追逐世俗的欲望,暂离躁气涌动的尘世,让疲惫的心灵得到放松。于是我们明白,古韵悠悠、民风淳朴的田背山村,是可以让我们的精神安居的家园,是可以让我们乡愁慰藉的温情港湾。只要你走进田背,田背村慈爱的臂膀就可以把你紧紧拥在怀里,让你感受到如梦里老家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