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众哲学城作为“幸福航母”的核心文旅元宇宙项目,以“四维空间、觉悟彼岸、数智文明、精神世界”为核心定位,融合科技、文旅、哲学与思政教育,打造了一个连接古今、通向未来的精神觉醒与实践平台,其特色体验围绕“沉浸性、交互性、觉悟性、未来性”展开:
1. 四维时空沉浸体验:穿越万年的“活的历史”与“未来之窗”
项目通过4D全息投影、5G虚拟世界、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场景(如大禹治水、老子讲经、李白对酒、抗日战争等)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如大同世界、自由人联合体)转化为可感知的“流动风景”。游客进入后,可看到山川河流、人文建筑的“时代变迁”——比如站在“史河”边,能目睹华夏文明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的演变;走进“未来城”,可体验数智文明下的“产能共享、资源共享”生活。更关键的是,时空因游客意愿调整:想快则“一日游千年”,想慢则“驻足某一时代”,甚至能“参与”历史事件(如与古人对话、协助古人解决难题),实现“人在画中游,画随人意变” 。
2. 圣贤与未来伙伴交互:构建“精神成长朋友圈”
游客可在哲学城中结交“跨时空圣贤与未来伙伴”:既有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等古圣先贤,也有毛泽东、周恩来、雷锋、袁隆平、任正非等现代伟人与英雄,还有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神仙佛祖”(象征精神世界的引领者)。通过与这些“伙伴”的“交流”——比如聆听圣人讲经(如老子讲《道德经》、孔子讲《论语》)、与英雄讨论人生选择(如雷锋谈“奉献的意义”),游客能获得“高于物质世界的智慧”,甚至“修炼事半功倍”。这种交互不仅是“观光”,更是“精神层面的陪伴与成长”,让游客在“与圣贤同行”中提升自我 。
3. 数智文明实践:从“物质依赖”到“精神创造”的转型
项目以“数智文明”为核心,构建了“精神财富创造”体系:智能机器人承担了大部分物质生产(如食物、住房、日常用品),游客无需为物质生存奔波,可将精力投入到“精神创造”中——比如通过创意、思想、梦想生成“数字资产”(如设计一款“未来城市”的数字模型、撰写一篇“宇宙规律”的哲学文章),这些资产可通过平台的“区块链、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系统进行交易,实现“梦想变现”。同时,平台设有“梦想与数字资产交易中心”,游客可“出售未来产品”(如“未来某一天的旅游体验”)、“交易梦想”(如“帮他人实现创业梦想”),甚至“消费即成股东”(如投资某一精神项目,获得分红),彻底打破传统“物质资本”的束缚 。
4. 共同觉悟与圆梦:从“个体觉醒”到“集体共富”
哲学城的核心目标是“共同觉悟”:通过“文旅思政化”的设计,让游客在体验中“顿悟宇宙规律、生命规律、社会企业发展规律”。比如通过“模拟人生角色互体验”(如扮演农民、工人、企业家、官员),游客能理解“不同角色的责任与价值”;通过“观看历史事件的虚拟重现”(如改革开放、脱贫攻坚),游客能看清“人类发展的正确道路”(即数智文明、自由人联合体的人民经济)。此外,平台还提供“创业创富”支持:游客可将自己的“精神产品”(如数字艺术、哲学课程)通过平台推广,实现“创业梦想”;通过“企民一家化”的设计(如与企业公社联动),游客还能参与“共同富裕”项目(如投资乡村康养产业、支持小微企业),实现“个人梦想与集体梦想的统一” 。
5. 未来生活预演:数智时代的“精神家园”
项目为游客提供了“未来数智文明的生活样本”:比如“企民平台化”的企业模式(企业成为“员工与客户的创业平台”)、“城乡一体化”的社区模式(社区成为“群众组织化的幸福家园”)、“产能共享”的经济模式(资源共有、按需分配)。游客可在这里体验“后AI时代的生活”:比如乘坐无人AI出租车游览、通过AI医生进行健康管理、在“数字图书馆”中学习宇宙知识。这种体验不仅是“未来生活的预演”,更是“精神世界的落地”——让游客明白,未来的“幸福”不是“物质的堆积”,而是“精神的自由、共同的富裕、人类的团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