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释
[1]刘,指刘伯承(一八九二――一九八六),四川开县人,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邓,指邓小平,一九○四年生,四川广安人,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政治委员。粟指粟裕(一九○七――一九八四),湖南会同人,当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陈,指陈士榘(一九○九――一九九五),湖北荆门人,当时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唐,指唐亮(一九一○――一九八六),湖南浏阳人,当时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陈,指陈赓(一九○三――一九六一),湖南湘乡人,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集团前委书记。谢,指谢富治(一九○九――一九七二),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集团前委副书记。
[2]徐,指徐向前(一九○一一―一九九○),山西五台人,当时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滕,指滕代远(一九○四――一九七四),湖南麻阳人,当时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副司令员。薄,指薄一波,一九○八年生,山西定襄人,当时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
[3]指粟裕、陈士榘、唐亮一九四八年一月一日晨给中共中央军委的请示电报。电报就配合大别山战斗提出三种行动方案:一是粟陈部、陈谢部及刘邓之一纵三军沿平汉线南下,威胁武汉,以调动敌人。二是三军分开行动,陈谢部向西,月底进入渭南;刘邓之一纵仍东返淮河以北、正阳息县以东地区活动;粟陈部四个纵队转至沙河以北、许昌郑州以东地区,会合八、十、十一纵队全力东向击破津浦。三是陈谢部仍留确山以西地区活动,吸引分散敌人。电报认为以执行第二方案为适当。
[4]指粟裕任副司令员的华东野战军和陈赓任前委书记的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集团。
[5]赵纵,指赵基梅任司令员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
[6]白崇禧(一八九三――一九六六),广西桂林人。当时任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部长兼国防部九江指挥部主任。
[7]指湖北的襄阳和樊城,一九五○年合并为襄樊市。
[8]刘旅,指刘金轩任旅长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二旅。
[9]王、赵二纵,指王宏坤和赵基梅分别任司令员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和第十二纵队。
|